(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侯佳欣)累计位胰腺癌患者,刘鲁明把每一位患者的到来都当作一次“大考”,他希望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答个满分,让患者能高高兴兴地回去。20多年来,刘鲁明致力于抗肿瘤临床和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肝、胆、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在刘鲁明看来,终其一生,他都要奉献给自己的病人:“我要在提升病人生存率上争第一,争荣誉上永远做第二。”4月1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话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顾问/肿瘤研究所所长刘鲁明教授。年4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3+3薪火传承刘鲁明名医工作站门诊内,刘鲁明为患者问诊。受访者供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是如何与临床肿瘤结缘的?这些年来,是什么让您在肿瘤治疗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刘鲁明:与肿瘤的结缘可以说是误打误撞。我是34岁那一年考上研究生的,按照当时年龄界限,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年,我终于如愿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却是一个从未触及的领域——肿瘤。起初我对肿瘤还很陌生,只把它当作一门学科,直到我第一次走进肿瘤病房,看到很多晚期肿瘤患者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看着那些窒息而又绝望的眼神,我下定决心:我这辈子要与肿瘤搏斗到底,我要想办法去战胜它。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作为胰腺癌治疗专家,您创立的以清胰化积方为主的整合治疗方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可否谈谈您的想法?刘鲁明:在与治疗肿瘤的这些年里,病人是我最好的老师。清胰化积方就是从救治病人的经验中总结而来。年,我被邀请去杭州会诊,患者彼时刚刚做了空肠吻合术关腹,疼痛难忍。我选用了古方三仁汤,还加了一些抗肿瘤的中药。这个病人一直坚持吃中药。1年过去了,3年过去了,5年过去了,依然活得好好的。后来我就以此处方为基本方,制定了一个治疗胰腺癌的基本方,叫做清胰化积方。所以我常和我的病人开玩笑说,“第一年你是我的老师,第二年你是我的讲师,第三年你是我的副教授,第五年你是我的博导,终其一生我都在向你学习。”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胰腺癌具有较高的转移能力以及较快的组织侵袭能力,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5%①。很多病人找到我的时候,医院宣判了“死刑”,但我们还是为很多人找到了生机。一项基于例胰腺癌术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清胰化积方化联合西药治疗胰腺癌术后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52%,2年生存率24%,3年生存率18%,中位生存时间15.43个月②。年9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3+3薪火传承刘鲁明名医工作站内刘鲁明(中)与医生讨论患者病情。受访者供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医院内,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往往是手术、放疗/化疗、中药调理三部曲。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中医和西医各自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刘鲁明:肿瘤治疗是一门打仗的艺术,古人说用药如用兵。面对肿瘤,我们要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精神。治疗癌症,要把它当作一场持久战,不只是单一战场的排兵布阵。癌症治疗也讲究虚虚实实,诱敌深入,伺机歼敌,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精准把握。中医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整个系统的舒适度和运行的流畅度。而西医从疾病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如何消除病灶。上述特性在具体疾病治疗中则更为明显,以胰腺癌为例,西医主要采取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然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的治疗不尽如人意。在我的整合医疗方案中,主要是以中医作为指导思想,西医技术作为配合的。西医的方法纳入中医的体系,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效果不错。年5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3+3薪火传承刘鲁明名医工作站内病房内,刘鲁明(左二)查房。受访者供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曾多次说,“病可以看不好,人可以活得好”,这是否就是指“带瘤生存”?如何让晚期肿瘤病人有基本的生活质量?刘鲁明:癌症在现实中很难彻底治愈,那么多复发、转移的病人即说明了这一点。换句话说,既然癌症这个“病”不容易治好,那为什么不把“活得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