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五官照护和发育异常

时间:2018-1-16 0:09:26 来源:腮腺血管瘤

  总是被爸妈悉心呵护的小宝宝,一天不知道要被爸妈端详多少遍呢,爸妈总是满心憧憬着宝宝的成长。但是在期待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您是否用心观察过孩子的五官和五感发育,是不是跟得上发育的脚步?毕竟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只是由沉甸甸的体重,更需要五官、五感的协调发展。如果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早接受治疗,才不至于耽误孩子的黄金学习期。

  皮肤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护理之道

  宝宝的皮肤特别柔嫩,需要更小心的呵护,尤其婴儿体内免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若皮肤稍微有破皮,就有可能发生感染,提醒照顾者,请先动手剪短指甲吧!这样才不会把小宝宝的皮肤刮伤。另外,需要多洗手,以免造成婴儿的感染。

  新生儿不论脸上或全身皮肤都一样的娇嫩。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现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3天开始出现黄疸,7~10天则会消退。如果是喂食母乳,则可能要到一个多月才会消退。

  宝宝的皮肤应该如何保养?最好的方式就是沐浴和抚触。帮宝宝洗澡时,水温约控制在38~40℃之间;擦干身体的毛巾一定要轻柔,轻轻吸干宝宝身上的水分即可;洗澡后适当涂抹婴儿专用护肤用品。

  随时用心抚触宝宝的皮肤,是照顾者和宝宝最好的沟通方式。一份无尽的爱和关怀,就从指尖流露出去,让宝宝有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

  及早发现异常

  栗粒汗疹新生儿脸上常见的皮肤疹,长在下巴或鼻头处带有白色针头大突起的疹子,主要是因为皮脂腺阻塞造成,几周内会自行消失。

  胎记部分新生儿身上难免会有一些“印记”,如血管瘤、葡萄酒色斑、火焰斑、蒙古斑、咖啡牛奶斑和痣等,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胎记,是否影响宝宝的健康,都需要儿科医生来判断。多数的胎记会随着时间而淡去或消失,但也有些胎记是终生都不会消退的。另外,若葡萄酒色斑长在半边脸的上半部,有可能并发脑部的病症或是青光眼;而又大又突起或多毛的痣有可能会转为恶性的,需要爸妈特别注意。

  尿布疹尿片质量不好、更换太少或宝宝体质差,在炎热的夏天很容易让宝宝得尿布疹,这些是可以通过父母的适当照顾来避免的。

  黄疸体内红血球破坏后会产生所谓的“胆红素”,当红血球破坏过速,或是胆肝功能障碍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时,会造成身体胆红素的堆积,使得皮肤变黄,则会产生所谓的黄疸。大部分东方新生儿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所谓的“生理性黄疸”。如果不是太严重,一般都会自愈,医院去看医生了。

  痱子、热疹多半出现在身体温度容易过热的部位,只要给宝宝穿着宽松的衣服,都可以有效地控制。一般人,尤其是老人总是给婴儿包裹过多的衣服,这样反而会让婴儿不舒服、出汗、起热疹,甚至会增加婴儿猝死的机会,不可不慎!

  脂漏性皮肤炎好发于6个月内的婴幼儿,会在眉间、发际或脸上出现黄色油性分泌物,一般都会自愈。

  异位性皮肤炎这些多与个人和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关系。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宝宝,最好是吃母乳或是水解蛋白奶粉。

  口味觉

  护理之道

  一般的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要在喝奶后,用柔软的小毛巾将牙龈上的奶渣和嘴角的奶渍擦净即可。如果有其他口腔疾病,也要先请医生诊治过后,再视情况进行相关护理,千万不要任意涂抹药品在婴儿口腔粘膜上。

  婴儿约在6个月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有的孩子则会更早,只要开始长牙,家长必须要帮宝宝进行洁牙工作。每次喝奶后,用婴儿小牙刷轻轻刷齿面;同时也要开始定期去牙医那儿做牙齿发育情况的检查,为以后小宝宝拥有一口漂亮的贝齿打下基础。不论是喝母乳或使用奶瓶喂奶,都要抱着宝宝喂食,并尽可能地在20分钟内喂完,不要让宝宝边睡边喝奶,避免发生奶瓶性龋齿。

  另外,要提醒父母的是,不要让别人给小宝宝随意喂食食物。

  及早发现异常

  胎生齿指婴儿一出生就有牙齿,如果不是从齿槽里长出的就应该拔除,以免因其生长不好而有掉落到肺部的危险;如果会影响到哺乳或容易造成嘴唇口腔的受伤,也可以考虑拔除。

  马牙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有的在口内牙床的牙龈边远或上颚中缝两旁,会出现像小米或大米样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少则数个,多则10余个不等,看上去很像一颗颗小牙齿,俗称“马牙”。其实,“马牙”既不是真正的牙齿,也并非病患,一般无任何症状,对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和健康也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几个星期后,随着进食、吸吮的摩擦,“马牙”便可自行消失。

  舌系带过紧小孩伸出舌头,若不能顺利碰到上嘴唇,且舌尖明显被拉紧而呈“W”型,就是舌系带过紧。严重时,可能造成发音不清楚,甚至吞咽困难,这样就需要加以治疗,最好在1岁之前处理好。小孩若未长牙或只长出二三颗牙齿,医院求助医生。小宝宝若已经长出多颗牙齿或舌系带太厚时,就需要到手术室进行处理。

  鹅口疮指白色念珠菌在口腔黏膜所引起的病灶。正常新生儿的鹅口疮,99%是在出生经过产道时,接触妈妈阴道附近的念珠菌而引起的,1%是因为抵抗力差,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固醇药物、后天免疫力低下的婴儿,容易得鹅口疮。

  症状是在口腔黏膜和舌头上出现白色斑块,很容易和奶块混淆,但奶块很容易擦去,而鹅口疮则不易去除,强力擦拭可能会有出血的情况。健康宝宝的鹅口疮,可涂抹抗霉菌药粉,经过7天一般就会痊愈,但有些宝宝的鹅口疮,是因为存在着其他诱发因素,像使用抗生素、类固醇等,就必须把诱发因素去除,才比较容易治愈;若是一再复发,就表示免疫力可能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因为鹅口疮症状出现在口腔内,很难被发现,若是婴儿出现躁动不安、胃口不佳,甚至拒绝进食的状况,就要检查口腔了,若是鹅口疮,医院检查了。

  鼻嗅觉

  护理之道

  新生儿的鼻粘膜柔软并富有血管,一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让原先就很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同时,若有分泌物阻塞在鼻腔内,也会导致宝宝呼吸不顺畅,这就是所谓的“生理性鼻塞”,会对宝宝吃奶有所影响,造成宝宝情绪烦躁不安、哭闹不休。此时,照顾者必须帮助宝宝将鼻腔内的堵塞物清除,以恢复呼吸道的畅通。

  若看到鼻腔内有干燥的阻塞物时,千万不要直接硬挖出来,可用温水或母乳一滴,滴入新生儿的鼻子里,让阻塞物湿润,再用夹子夹出;也可用棉花棒沾少量水,轻轻插入鼻腔清除分泌物,但动作一定要轻柔。此外,还有别的方法:一是用毛巾沾温水敷在宝宝的鼻根部,但请注意大人一定要陪在旁边,避免热毛巾滑动堵住宝宝的鼻子;或者利用放洗澡水时,抱着宝宝在弥漫热蒸汽的浴室里停留3~5分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解决宝宝的鼻塞问题。

  及早发现异常

  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的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发烧持续1~7天,会咳嗽、流鼻涕、鼻塞,大多在1~2周内逐渐痊愈。如果流鼻涕超过10天,并且鼻腔分泌物变得黏稠,或呈现黄绿色的浓稠鼻涕,并伴随突发性的高烧,就有可能是鼻窦炎。鼻异物阻塞一旦发现有单侧鼻流脓鼻涕,有可能是鼻异物阻塞,及时就诊。

  耳听觉

  护理之道

  小儿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专家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轻易去刺激外耳道。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不断分泌耵聍(耳屎),也是对耳道提供抗菌、保护作用,可防止灰尘和细小砂石进入耳道和耳膜,无需特别用硬物去清除。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耳垢通常会自动掉落,虽然少数时候需要人为力量帮忙清除,但要请医生帮助,而不是自行用棉花棒去清除耳屎,这样只会将耳垢推向更深层的位置。照顾者平日只需要用清洁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分即可。在帮宝宝洗澡时,要注意不让污水流入耳道深处,避免造成外耳道发炎。

  照护小叮咛

  往往父母在照顾新生儿时,刻意营造安静的环境让宝宝不受到打搅,但是太过安静的环境,有时却延误发现宝宝的听力异常。建议父母,偶尔制造一些特别的声响,来试试宝宝的反应,如果对于过于吵杂的噪音没有反应,甚至对父母的声音没有回应,都有可能是听力异常者,应该立即就医。

  及早发现异常

  听力异常平均有千分之一的新生儿有听力异常。早产儿、使用某些抗生素、利尿剂等伤耳药物、头部外观有异常者或者家族中有听力障碍病史者,都是听力障碍的高危险群,需要做听力筛检。通常在出生一个月后,医生会问家长,宝宝会不会被特别大的声音吓到?越早发现听力异常,治愈的几率就越大。

  耳炎与成人相比,小儿的耳咽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小儿罹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很容易通过耳咽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冒引发中耳炎的并发症,常表现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朵等。当吸吮和吞咽时,耳痛程度会加剧,故中耳炎患儿往往不肯吃奶。

  专家提醒大家,如果孩子不肯吃奶、夜间啼哭、摩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靠考虑宝宝是否患了中耳炎。耳朵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就可能引起部分听力丧失,家长千万不可小视。

  外耳炎如果外耳道太过潮湿、太干燥(耳屎清洁太干净)、表皮湿疹、曾经被感染、或有外伤,就有可能发生外耳感染。若外耳道发炎,会有分泌物流出,有时会痒或痛,通常只要给耳鼻喉科医师诊治,涂抹药膏即可。

  耳痛有时一些异物跑到耳道内,会造成耳痛。对于不会讲话的小宝宝来说,哭闹就是他们的表示。异物可能是一些小动物,如蚂蚁、蟑螂,也可能是一些小零件、小玩具。这些小物件可能是年纪较大的孩子不小心放入的。异物的问题可能会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一个有洞的部位,像是气管、鼻孔、耳道。但是有时外耳的异物并不会立即出现异常症状,而是一段时间后,异物造成外耳发炎时才会出现症状。如果有小动物误入耳道,一般等到小动物对小宝宝造成疼痛时,宝宝才会哭闹,爸医院。因此,爸妈照顾还不能说话的小宝宝时,需要多一点细心和敏锐的观察,以及早发现宝宝的异常。

  目视觉

  护理之道

  眼睛是心灵之窗,当宝宝一出生,就应该要好好照顾。新生儿的眼睑处可看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眼部的发育尚不成熟,会有一段生理性远视的过程。新生儿的视力只能做质的评估,而无法量化,但如果家族中有视力不好的病史,请告诉医生,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父母可以通过强光自行测试宝宝,看他是否会产生闭眼的反射动作。大部分的新生儿眼睛运动不协调,在4个月前存在生理性斜视问题,建议父母,不要在婴儿床上挂固定的玩具,避免成为永久性的斜视。万一在6个月后,眼位仍旧不正,医院检查。

  帮宝宝洗澡时,要避免污水或肥皂水流入婴儿眼内,如果发生的话,请立即用清水轻轻冲洗眼睛,并用棉花棒将眼周的水渍吸干。如果新生儿罹患角膜炎时,必须按时点眼药。

  及早发现异常

  常流眼泪

  1.鼻泪管阻塞约有5%的新生儿有此困扰。宝宝在一个月后开始常常流泪,有黄色眼屎堆积在内侧眼角。专家建议,可通过在鼻泪管外侧往上和往下的按摩方式解决问题。往下按是借助压力打通鼻泪管,往上按则是把眼泪挤出来以减少感染,两者交错进行,如果有感染时,必须点眼药水治疗,严重者需要在6个月~1岁之间,接受手术治疗。

  2.结膜炎、角膜炎如果眼内有明显充血情形,医院检查。

  3.睫毛侧倒因为眼皮肥厚而造成,可能会自行改善,若严重的话,可能必须用手术的方式治疗。

  4.青光眼虽然罕见,但不能轻视发生的可能。如果宝宝双眼呈现黑眼球比例过大、畏光、易流泪、角膜混浊等症状,加上持续的哭泣和吵闹,送医院时,可加强眼部检查,及早发现,施行手术,避免视力受损。

  视力不良

  以下现象表示婴幼儿视力不好,最好及早诊治,把握好治疗时机,才不会影响日后视力发育。

  1.斜视6个月后,眼球无法对目标固视,产生飘移不定现象,医院治疗。

  2.眼球震颤眼球是靠着6条眼外肌来转动的,如果视力不好时,6条肌肉宛如失去控制,互相抵抗,如同发抖般震颤,是视力不良的重要征兆。

  3.对于熟悉的人缺少反应即使母亲或是喜欢的玩具接近,也没有愉悦的表情,但对于倾听却表现出敏感的样子。

  4.不断重复按摩或敲打眼睛视力发育迟缓的婴幼儿,往往通过外力产生光感来满足自己对视觉的渴望。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xgyy/8340.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排行
肝血管瘤的症状有什么

肝血管瘤的症状有什么?大家应该是不太了解吧,对于肝血管感觉很陌生。肝血管……【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肝血管瘤的症状有什么

肝血管瘤的症状有什么?大家应该是不太了解吧,对于肝血管感觉很……【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肝血管瘤的症状有什么

肝血管瘤的症状有什么?大家应该是不太了解吧,对于肝血管感觉很……【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