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8882.html
九月十一日硕、博士新生入学交流会演讲整理
大家晚上好,我今晚接到的任务不是讲科研,是讲临床。在座大部分都是中医,或者是未来的中医,是要真真切切用所学去看病,或者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青年学子,临床也是科研的根基和目的。所以我今天想讲的主题是:青年中医,如何用中医去看病?这既是一个命题,又是一个问题。在座的博士、硕士们都可以自问一下:学习中医起码也有5年了,你是否会开处方?假如把你放在门诊,你能否用中医独立诊治患者,能否一个人应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各式各样的疾病?你曾经有没有治好过什么人?
借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对于中医而言,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尽管有各界人士还在喊着“废除中医”,但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是在扶持中医;同时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医西化,中医能力弱化,中医西医掐架,中医自己掐架,药材质量下降,不会看病,不敢看病......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大家看这幅图,我们中医界啊,一向是这种样子。
实践派看不起理论派,经方派看不起时方派,民间中医看不起学院中医,各种养生大师四处乱飞,美容院保健品打着中医的旗号大肆赚钱。以前有个患者跟我说:“医院想看中医,脉也不给我把,舌头也不看,直接给我开了一堆检查和一堆西药,奶奶的,我要做检查吃西药,医院干嘛?”这些问题,说到底,不还是我们中医自己出了问题吗?我想起国医大师李今庸写的一首诗:“吾人生性太鲁钝,发展中医愧无能。三十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多么悲哀的事情?毁中医者,中医也!
所以今晚,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思考讲讲,在座肯定有坚定的中医份子和那种高处不胜寒、深藏功与名的高手,我只是抛砖引玉一下。
??中医可以治病,甚至是急病、重病、怪病
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医可以治病,甚至是急病、重病、怪病。我老板的老板-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有十多年的时间,到苏北农村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灾疫区,用中医药治疗,他没有拘泥于温病传统的“到气才可清气”的治则,因为这个病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都有气营两燔的表现,比如面红目赤、皮肤黏膜出血,舌红绛等,而且传变特变快。所以周老在发热期就采用“气营两清”的治则,退热效果非常好,很多时候底下大便一通,热就下来了。周老跟一般的看病厉害的老中医还不一样,除了临床好,他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也非常超前,他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成果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药治疗病毒性高热的研究”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既是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热病的例子,也是中医临床和科研结合的典范。
我自己在出门诊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发烧的病人,尤其是儿童,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意识:不敢让孩子乱吃抗生素。所以来看中医,那我们用中药,还是很小的剂量,基本在第一副药退烧,三副药平稳;长期咳嗽,比如喉源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这种西医治疗基本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我们用中药,一般小剂量一周以内,咳嗽基本能止住;还有小儿腮腺炎,我有一个小病人,两年前找我,他是想看鼻炎,但当时他刚得了腮腺炎,所以腮腺炎我也用了点药,后来没来复诊,我就忘了这个人,两年后又找到我,说是来看腮腺炎,原来之前找我看的时候,除了鼻炎,腮腺炎也好了,这次我开了一周的药,来复诊的时候,腮腺炎下去了,又好了。我在读研一的时候,我父亲有一次饮食不洁,突发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一天拉肚子数十次,水样便,他扛了两天才告诉我,等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拉到虚脱了,手脚绵软,腹部胀得老大,吃不进去东西,很像低钾和中毒的症状。大家能理解,你给别人看病,跟你给家里人看病,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很难做到客观。我脑子里当时只有一句话在盘旋:“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当机立断给他抓药,连夜去农村找了一家有那种烧柴火的灶台的,敲了一块灶心土下来了,还去摘了马齿苋,吃第一幅药,拉肚子就止住了,第二天开始就可以下床吃东西了。这种急性胃肠炎,中医效果很好,我还治过两个孕妇,急性胃肠炎,不敢输液,想吃中药,一般第一副就能止住吐和泻。张家界有个孕妇,得了阑尾炎,我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想到医疗纠纷什么的,直接大黄牡丹汤,也给治好了。我们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半,伤寒,温病,都是建立在外感体系上,所以只要辨证精准,很多外感热病、重病、怪病,中医都是有办法的。
??中医并不是万能的,但万病有法
但是,我们一定不要想当然,说中医是万能的。那不可能的。我们有一些人,太理想主义了,讲不好听就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认为中医无所不能,那是不现实的,无论中医西医,或者某种治疗方式,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和适应情况,没有什么是万能的。为什么又讲“万病有法”,面对疾病,你只要能做到两个原则,第一是“辨证施治”,第二是对所有有效果有意义的治疗方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基本上你不会犯大的治疗错误。我们中医讲“十三科”不分家,什么病来了,我们都有相应的治疗策略,治疗方式又有丸、散、膏、丹、酒、露、汤、锭、砭石、针灸、推拿导引等。过去讲“上工十全八九”,其实你的复诊率高,你的疗效能对得起大部分人,在你拿手的疾病当中,你能缩减疗程和节省患者的费用,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中医了。无论怎么样,一定要秉承只要做到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而且运用到极致,什么情况下优势互补,就可以了。
??如何处理中医和西医的矛盾:衷中参西
这样我们就谈到中医和西医的问题,大家在本科学习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我们本科五年制,实际相当于两个专科:两年半学中医,两年半学西医。等见习、实习,医院,你会发现,中药用到的地方很少,可能就只剩下什么国医堂、名医堂一丁点的领地。这样容易产生两种情况,大部分人中医思维还没有真正建立,就被西化了;另一小部分人呢,学中医学得心很苦,宝宝太难了,非常排斥西医,这种的经方派和火神派最容易见到。我才开始学中医的时候,立志当一个纯中医,拒绝西医,后来我的启蒙老师启发了我,他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中医保驾,西医护航”。就是说,你的思维一定要是以中医为主的,但是西医,能够辅助你的诊断,西医就像是一门语言,现代医疗体系的语言,能够让你诊断更加精准,避免误诊,而且的确很多病,的确西医比中医有优势。举个例子,现在的女孩子体质跟以前不一样,月经不调、不孕症、胚胎发育不良的情况特别多,怀孕早期,不像以前,很多人孕脉是不典型的,我们那有个老中医,有个女的月经延后了没来,他把脉没有孕脉,就当月经不调治,用了大剂量的活血破血药,然后女的流产了,打官司,赔钱,其实他完全可以去让查个血βHCG的。其实呢,我们中医宏观思维要多一点,司外揣内,天人合一;西医呢,要微观和精准一点,把两个的优势结合起来,衷中参西,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因为你不是搞门户之见去搞派系斗争的啊,你是要去治病的,怎么把人看好了才最重要。
??临床和科研不冲突:优势互补
科研也是,和临床并不冲突,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事业。临床上会产生很多现象和问题,也会发现很多的规律,这都是科研思维的起点。比如我老板在做的一个课题,她在周老和自己长期的临床中发现,很多人吃雷公藤多苷片很容易造成肝损伤,但是复方使用雷公藤,长时间和大剂量却很少出现肝损伤,于是她就专门研究复方配伍怎么去减单味药的毒,发现不同单元、不同功效的中药配伍的确可以产生减毒效应,验证和发展了传统的“君臣佐使”和七情配伍理论。科研很多时候能在中医经典里找到灵感,青蒿素是一个例子,我记得哪一年《Nature》说肺是造血器官、骨骼分泌与大脑交流的激素来着,实际上经典里头都有肺“朝百脉主治节”、“肾主骨,生髓”这样的理论,可以提供理论源头和启发。好的科研的成果,比如新的机制、新药研发,都能转换成成果,直接投入临床。一个中医,一辈子能看多少个人?一支疫苗、一种好的新药、一种学说,多教点好徒弟,又能治多少人,是吧?
?当前中医的优势和着力点:未病、慢病、难病
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下,我们不可能像古代的那些大家一样了,纯用中药治疗一些急病、重病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些领域,中医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可以作为我们的着力点。比如“未病”。“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很多病是有趋势的,是某种体质长期以往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我以前写过两篇文章:《你这辈子,都走在“肝郁”到肿瘤的路上》、《等病形成了,实际也比较晚了》。当时找我用中药治疗乳腺纤维瘤、乳腺结节、妇科囊肿的患者比较多,很多人我就说她是“杨二嫂体质”,先是肝郁脾虚,然后痰湿生出来了,阻碍气血,再到痰结血瘀,就长东西了,所以很多女性,体检的时候整个肝经一条线:甲状腺、乳腺、子宫附件,长囊肿、结节这些。但是我们知道了这种体质,提前就要告诫患者怎么去注意,再用药物去调节,将这种趋势扼杀在摇篮里,不就可以了嘛。
第二个是慢病和难病,就随便举个例子,胃糜烂,或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病变,我们用中药治疗,很多是能逆转的,胃镜下结果逆转;女性的HPV病毒感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用扶正的方法,HPV转阴率也非常高;慢性肾功能不全,也就是慢性肾衰竭,肌酐高出一百多之后,到透析前的阶段,西医保守治疗基本没有很好的办法,都是开黄葵、百令胶囊、肾衰宁中成药,然后就是等着透析,这种进展很快的,但是我们用中药治疗,能够很大幅度延缓这种进展,不能讲他一辈子不尿毒症不透析,但是能保很久,我手上有保了三五年到十年的,这叫“带病延年”。
?学院派如何提高中医水平
①重视师承
如果有这个条件,尽量还是要尽早跟师抄方学习,这也是接触临床的第一步,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水平不够,不敢去抄方,这完全是自己在吓自己的,有时候抄方,老师的一两句话,很可能受用终身。大家都知道,叶天士拜师拜了十七个老师。有的时候一辈子的经验,很可能就浓缩在简短的几句话里。
②读书的阶段
a.“死”读书
无论有没有老师带你,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自学能力。有老师带,你不读书,也教不出来;如果没有老师带你,医书是最好的老师。古代的一些大家,有一部分是师承出来的,但是也有非常多的一部分,由儒转医,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啊,亲人或者自身的疾病啊,愤而自学。比如黄元御,眼睛出了毛病,被庸医治坏了,那时候残疾人不能当官,愤而学医,成了一代大家;吴鞠通,一边编写《四库全书》,一边自学中医,整整17年不敢给人看病,最后,厉害了吧,是吧?当代的施今墨、岳美中等非常厉害的大家,都是自学出来的嘛!
b.“死”背书
才开始学医,什么都不要多想,就是“死”读书,“死”背书,你不要纠结你看懂看不懂,先不求甚解,全背下去,本科的时候我和室友,那时候北方啊,一到冬天大雪纷飞,我和我室友穿着老棉袄在大雪地里背书,四大经典,四小经典。到现在还在回想那个场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之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良工之治病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背到一定程度,往往能量变引起质变。很多时候,临床有些怪病,往往就是你背诵过的某一两句话启发你,不按常理出牌就治好了,这就是练武先练功。
c.读医案
理论性的书积累了一定量之后,就应该去读一些医案了,思考里面的症状,琢磨如果是你自己,该怎么遣方用药,再分析分析古代医家是怎么思考用药的,这个很重要。
d.不要只读医书
另外呢,我还建议大家不要只读医书,中医是什么?既有哲学,又有国学,又有科学,儒、释、道、兵法的思想都在里头,为什么讲中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我们经常说用药如用兵,你如果只读医书,境界和悟性永远上不去。刚才说的那些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家,哪个不是国学底子出身?所以,东西方的哲学书,文学书,其他门类的书,都要适当去读,一通百通。
e.尽信书不如无书
等理论和临床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于很多医书,其实你是会带着疑问和批评的,古代的中医啊,大多都是文科出生,文化功底很强,所有时候有些书啊,很迂腐,很穷酸,包括文人之间相互吹捧,或者文人相轻,这种风气很浓重。而且医书太多啦,汗牛充栋,你也是看不完的,所以呢,等有了一定功底之后既要读书,又不能太相信书,要选择性和批判性地去阅读。
③早上临床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早上临床,这个早上临床不单单指跟师抄方,还有要自己去给人看病,要把理论用上实践,借用一部书名《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就是你自己去治疗了一个病,你再去看书,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我今晚的分享,最后欢迎大家来到有着历史积淀和浓厚学风的南中医,这里曾经诞生了很多学派,如孟河医派、吴门医派、澄江学派、山阳医派、龙砂医派等;走出了很多名医,如承淡安、叶橘泉、邱茂良、周晓斋等。金陵是古今中医滥觞之地,希望大家珍惜三年的学习时光,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9篇高点击量文章。
?中年危机的老铁们
?最好的治疗是感受
?我们都把日子过反了
?听说你的体内有块脂肪肝
?我们自己怎么在救自己?
?你这辈子,都走在“肝郁”到肿瘤的路上
?为什么说,中药慢,慢郎中?
?我很焦虑
?年轻人,你离胃癌有多远?
DrZ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