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发展,各学科正在朝着更加细分的亚专业发展,力求更精更专。早在年,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蒋永明就前瞻性的将神经外科划分为几大亚专业,开始精细化发展,曾春、石海平、幸文利、熊学华、龙勇、张施远等六名青年骨干便各自执棒,朝着各自的亚专业方向发展与探索。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在蒋永明和曾春的带领下,神经外科的各位医师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了更深的探索与成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医院神经外科的F5,认识这其中的每一位代表成员代表着各自的亚专业。
医院神经外科有个F5天团F1
曾春
在读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幸文利
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代表专业:脑血管疾病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大脑中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负责着为大脑的各个重要部位输送血液。这些肩负着重要责任的血管一旦出现问题,那便可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因此,无论是脑血管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脑出血,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是脑烟雾病等引起的脑缺血,都可能是致命的。
神经血管密布,娇嫩敏感异常,稍有差池就会危及生命。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曾春所带领的亚专业团队正是主攻脑血管病变。作为神经外科第一大亚专业,年曾春接下了发展脑血管病的重任,年,幸文利加入团队,迄今,脑血管病已走过了高速发展的八年。年医院引进了世界先进的hybird手术室,标志着我院脑血管病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科室每年完成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手术余例。现在无论是脑出血疾病还是脑缺血疾病,我们都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开颅或介入手术,对于复杂性动脉瘤等疾病,还可以在hybird手术室进行杂交手术。
王巧秀是蓬溪县一名普通的农妇。在一次干农活的时候,突然头痛得厉害,紧接着就昏倒在地里。医院说她情况危险,建议直接转院到医院。曾春告诉记者,“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我们发现她的颈动脉上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这是一个随时可能要人性命的‘炸弹’。”然而,因为这个颈内动脉瘤因位置低,直接开颅夹闭,出血风险巨大,随时可能死在手术台上,而单一介入手术,手术费用高达30万。幸运的是,医院配备了世界先进的复合手术室。曾春和他的团队,通过开颅+介入的方式,成功为王巧秀摘除这颗“炸弹”,还帮她将费用降至3万元左右。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曾春所带领的脑血管病团队利用我院的复合手术室和先进的显微镜采用开颅和介入两种治疗方式成功开展了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开颅手术、介入手术以及复合手术,颈内动脉斑块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等众多高难度手术,在省内已处于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川中地区的脑血管疾病治疗水平。
F2
石海平
硕士研究生,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代表专业:颅底肿瘤
颅内所有脑神经、颈内动脉、颈内静脉、椎动脉等神经血管都会通过颅底的一个个骨孔出入颅脑内外。光是脑神经就有12对,其中包括嗅觉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等,神经支配肌肉、腺体等各个组织器官,一旦颅底区域有肿瘤生长压迫,就会导致肿瘤附近毗邻的多根神经麻痹、失控。譬如,肿瘤如果压迫面神经,会影响舌头前2/3的味觉,舌下腺及面部表情肌肉的活动,例如:出现口眼歪斜、味觉丧失、唾液分泌减少等。如果肿瘤压迫视神经会导致视物模糊或失明。压迫动眼神经、滑车、外展神经会导致眼球转动不灵活,睁眼困难。压迫脑干会出现瘫痪、昏迷甚至死亡;压迫下丘脑、垂体,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例如:月经紊乱、泌乳、面容改变、手脚增大、性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等诸多症状。
手术中的石海平
肿瘤若长在如此复杂、重要的解剖部位,其治疗难度可想而知。颅底手术犹如在钢丝上行走。石海平所带领的颅底肿瘤组正是主攻这一区域的肿瘤。
颅底解剖结构的复杂与风险,使得这个区域的肿瘤一度誉为难以触碰的“雷区”,而显微镜的引入、同时合并高超的显微手术技术,就可以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放大而精细立体的手术视野,显微镜的缺点是视野直筒,有盲区,近两年石海平副主任所带领的团队开展了颅底肿瘤内镜手术,而颅底内镜的鱼眼效应恰恰可以弥补显微镜手术不足。目前显微镜+神经内镜结合切除颅底肿瘤,就如同一个人两条腿走路,手术方面优势互补,让更多颅底肿瘤可以完全切除,同时我科开展的的神经内镜手术技术在四川居于领先地位。
F3
熊学华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代表专业: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因为胶质瘤的类型很多,复发几率高,也因此成为神经外科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手术中的熊学华
12月9日下午,医院胶质瘤MDT学术讨论会正在门诊三楼学术厅举行,来自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肿瘤中心、放射影像科、病理科、药剂科等科室的专业医生颅内胶质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和协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是神经外科对脑胶质瘤的多学科诊疗而做出的又一次新的探索。熊学华专门分析了三例胶质瘤术前术后辅助检查、手术治疗以及后期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以便进行讨论,以促进多个学科就许多临床常见问题达成了一致的协作共识。
除了多科协作诊疗,熊学华还致力于课题《内质网应激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及他汀对胶质瘤的影响》的研究。“他汀的药物治疗在胶质瘤,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不同的他汀对胶质瘤的疗效。”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同一家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分为不同品牌或系列,他汀也一样,分为很多种类。不同的他汀对胶质瘤的抑制和治疗作用肯定是有差异的,明确这些差异对以后开发新药很有帮助,否则新研发的药物很可能出现副作用。”
F4
龙勇
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代表专业:脊柱及小脑神经疾病
脊柱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一个亚专业,是一门诊断及治疗中枢、周围及自主神经系统及其支撑结构的医学。
如果说椎管内肿瘤、寰枕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这些神经脊柱外科疾病听起来还很陌生,那脊柱退行性疾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人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等就属于脊柱退行性疾病。龙勇所带领的神经脊柱外科正是研究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岁的童童突发头痛、呕吐,头颅CT报告提示,孩子的四脑室长有一个巨大的肿瘤。狭小的四脑室空间却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严重压迫,严重压迫周围中枢神经,阻塞了脑脊液循环通路,与掌管着呼吸心跳的脑干粘连尤其紧密。紧急讨论后,龙勇和他的团队决定连夜为童童做手术。显微镜下的小心谨慎,作为主刀医生的龙勇一点一点将肿瘤与粘连的脑干、血管分离,丝毫的马虎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5个小时的手术给了这个4岁孩子重生的机会。还有因为椎管肿瘤而瘫痪的王伟,因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导致肢体功能、大小便功能障碍的马友良……他们都是在龙勇团队的帮助下获得了重生。
F5
张施远
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代表专业:功能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要么痛死,要么跳楼拌死。”自从患上三叉神经痛,72岁的朱明峰大爷已经有过无数次自杀的念头,这是他做的一首“三叉神经痛”的打油诗。卡马西平通常的用量为每日3片,长期服用卡马西片会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但朱大爷的用量已经增加至每天6-10片,足见三叉神经痛给他带来的痛苦已经是难以承受。
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等在内的疾病都属于功能神经外科的范畴,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或许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正如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朱明峰所遭遇的一样,他们或许“生不如死”。
让癫痫患者不再受歧视,让神经疼痛的病人不再痛苦……这正是硕士研究生张施远所带领的功能神经外科所努力的方向。目前,张施远和他的团队已成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术中皮层电极监测技术精准切除癫痫病灶,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朱明峰、癫痫病小患者璨烂、面肌痉挛患者魏素芳都是张施远团队成功治疗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不仅解除了他们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预约-
急救-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热点资讯门诊服务安排院长求贤记杜鹃花开时城乡支医情健康知识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白癫风北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