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体内血小板计数减少,让患者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给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积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同时,要针对病情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那么,血小板显著减少会造成哪些危害:
血小板减少患者多会伴有皮肤黏膜紫癜,轻者会有口鼻腔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便血,尿血等,并发颅内出血是主要的致死病因。
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所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
成人急性期少见,常与药物、感冒、劳累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
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也常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或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专家建议,要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找到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积极接受治疗,才能减少疾病给患者造成的严重危害。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降温。
5.血小板丢失
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
假性血小板减少。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血小板减少的危害和具体病因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提升血小板数值,恢复到正常,健康的水平。
如果您关于血小板减少还有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