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岱翰,中医肿瘤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周六研究所所长,广州中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创城博士后合作导师。
周岱翰出生于医学世家,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研究和中医肿瘤教育工作,擅长治疗肝癌、肺癌、肠癌、乳腺癌等晚期癌瘤。
21岁女孩黄某,4月份发现右前臂近腕部桡骨肿痛,无明显外伤史,症状逐渐加重。医院检查后在7月行骨肿瘤切除术,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第二年5月出现咳嗽,按照外感治疗无效,且逐渐加重,痰中带少许血丝。8月复查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双肺转移。9月初化疗一次,用药后咳血加重,持续发热、呕吐,因惧怕化疗副作用而出院,转而求诊中医。周岱翰辨证为肺热痰瘀,开方千金苇茎汤合麦门冬汤加减。患者服用12剂后,出汗减少,食欲转好,睡眠尚可。后继续辨证调理,九诊后检查肺部肿物完全消失,右前臂桡尺骨无骨质异常。4年后送来锦旗感谢,已顺利产子,身体健康,家庭美满。随访12年,患者至今存活。
49岁男性患者何某,由于右胁疼痛,医院就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因手术无法切除,转为中医治疗。中医辨证属肝热血瘀,周岱翰开方汤药,配合服莲花片及膳食调理,十诊时检查未发现占位性病变,AFP转阴。患者一直坚持在门诊检查服药,随访8年,已过正常人生活。
早在20世纪90年代,周岱翰就提出“带瘤生存”观点,并将其定义为: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时可把无法治愈的中晚期肿瘤看作慢性病,发挥中医辨证论治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以实现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乃至延长生存期。但这并不代表,中医治疗是在西医“无药可医”的情况下的“后路”。周岱翰指出,中医治疗癌症应该是全程参与的。现今我国的癌症治疗也不乏中西医结合提升治疗效果的案例。事实上,如果等到西医治疗已经没有明确效果的时候再寻求中医调理治疗,已经错失了治疗时机。
年,周岱翰教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从事临床五十年,用纯中医治疗晚期癌症患者获生存15~20年以上者超过50人,经自己诊治过的2例肝癌病人存活时长超过22年。
周岱翰教授不仅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而且他非常注重弘扬岐黄医术,发扬中医特色,多次出国讲学。他发表论文余篇,编著出版的专著13部,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