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满园花为药跟着节气学中药

时间:2022-3-11 12:14:50 来源:腮腺血管瘤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baidianfeng.39.net/bdfyy/190513/7136034.html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时中国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满满的,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治疗风疹的中药:蝉蜕、白鲜皮、地肤子。1.蝉蜕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虫衣该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甘,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记载①《纲目》:"咸甘,寒,无毒。"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该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蝉蜕做法指导1.温病初起,发热咳嗽者,可与薄荷、前胡、牛蒡子等配伍。2.麻疹初期,透发不畅者,可与葛根、牛蒡子、薄荷、柽柳等配伍。3.风热上攻,目赤肿痛者,可与石决明、赤芍药、白蒺藜等相伍,以疏风清热。4.皮肤风疹痛瘙痒者,可与防风、白鲜皮等配伍。2.白鲜皮白鲜皮,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拉丁文名:CORTEXDICTAMNI中药名。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切片,干燥。生用。

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现代研究,该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性味:苦;咸;寒。归经: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白鲜皮出自《药性论》,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用来治疗"头风,黄疸,可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记载1.《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2.《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3.《本草经疏》: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痫,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血虚而热,非所宜也。应用1.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50克,黄苓(去黑心)1.5克。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白鲜皮,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2.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3.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4.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5.治鹅掌风:用白鲜皮入口嚼烂手搓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6.治急性肝炎:白鲜皮9克茵陈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3.地肤子地肤子,别名:地葵、地麦、落帚子、拉丁文名:FructusKochiaeScopariae.石竹目、藜科、地肤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绿色,秋季常变为红色,幼枝有白柔毛。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功效,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喜向阳。以选向阳、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为宜。分布较为广泛。性寒,味辛、苦。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地肤子的图片(20张)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应用1.地肤子丸(《广济方》)治雀目:地肤子g,决明子10g。上2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20-30丸。方中地肤子止痒,明目,为君药。2.(《太平圣惠方》)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30g,地榆、黄芩各0.9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6g,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方中地肤子收涩止血,为臣药。3.(《寿域神方》)治肢体疣目:地肤子、白矾等分。煎汤频洗。方中地肤子清热利湿。主编丨王丽娟副主编丨李世兴编辑丨小丁设计丨侯月张明月罗晓月点击图片直接购买喜欢请点下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ystl/13608.html
热点排行
血管瘤有哪些种类呢

现在血管瘤患者已经很普遍了,了解一些有关血管瘤的类型是有必要的!得了血管……【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血管瘤有哪些种类呢

现在血管瘤患者已经很普遍了,了解一些有关血管瘤的类型是有必要……【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血管瘤有哪些种类呢

现在血管瘤患者已经很普遍了,了解一些有关血管瘤的类型是有必要……【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