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种以调理为主,主张全身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医治疗黄斑病变的方式方法。
中医治疗黄斑病变:
1、肝肾不足:
视力渐降,视物模糊。全身症状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久病过劳,或禀赋不足,致肝肾两亏,精血虚少,目失滋荣,故视物渐昏;日久则目系枯萎,玄府闭塞,神光熄灭而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改变。全身脉症亦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2、心营亏虚:
眼症同前,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心主血,目为血所养;心藏神,运光于目而能视。今久病过劳或失血过多,心营亏虚,以致目窍失养而萎闭,神光衰竭而失明。面白、头晕、健忘、心悸失眠、舌淡、脉细等,皆血虚失荣所致。
3、脾肾阳虚:
视力渐降,视物模糊,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久病虚赢,或禀赋不足,脾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上荣头目及温煦肢体。目失温养,玄府渐闭,阳虚火衰,神光遂没,故目无所见。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病变。因精气不能温养头面肢体和充养血脉,故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阳虚内寒,不能腐熟运化水谷,则食少便溏,舌苔白滑。
4、肝气郁结:
视力渐降,视物模糊,患者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郁怒伤肝,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脉道不利,玄府闭阻,神光不得发越,以致目视不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肝气上逆,则头晕目胀。肝气失和,经脉不利,故胁痛脉弦。气郁化热则口苦,脉细数。
5、气血瘀滞:
外眼无异常,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全身或见头痛健忘,舌色瘀暗,脉涩。由邪气或外伤致气滞血瘀,脉道阻塞,目失所荣,神光泯灭,终至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日久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血瘀于上,经脉不畅,髓海不充,故头晕健忘。舌色瘀暗,脉涩等皆为瘀血之象。
黄斑在眼球内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位,位置在视网膜上。黄斑一旦发生病变,不管是炎症、出血、水肿、渗出,还是黄斑发生萎缩、机化、变性、裂孔,都会严重影响人的视功能,从而发生患眼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变小或视物变色,严重者甚至失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黄斑病变是黄斑部发生病变的简称。它包括黄斑出血、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裂孔、“中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后部麟状色素上皮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干性变性和老年性黄斑湿性变性),视网膜黄斑劈裂等等。
黄斑病变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眼睛本身的疾病引起的,也可以是全身的疾病引起的。例如糖尿病可以引起眼底出血渗出和微血管瘤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慢性肾炎可以引起肾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视网膜动脉或静脉的阻塞、视网膜和黄斑的出血、水肿、囊样变性等。另外,遗传原因也可以引起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而继发黄斑部变性、萎缩等。
中医治疗眼病采用眼局部辩证和全身辩证相结合,采用中医的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和眼科的内外障辩证、五轮辩证相结合的方法。如果辨证论治得当、治疗及时,黄斑部的出血、水肿、炎症和渗出,大部分能使病情好转或者治愈。使患眼的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恢复正常;对黄斑裂孔尚未造成视网膜剥离者,通过较长时间的治疗,也常常能使黄斑裂孔得到治愈。但对于黄斑部的变性、萎缩性病变,则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使病情稳定、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吴某,男,39岁
年3月24日初诊:右眼黄斑出血5天。双眼高度近视、右眼黄斑出血。右眼视力0.08(戴镜)
年6月18日:右眼黄斑出血全吸收,中心反光可见。右眼视力0.4(戴镜)
朱某,男,41岁,年9月12日初诊,左眼黄斑出血,视力0.04(戴镜)。
年11月24日,左眼黄斑出血,全部吸收。视力0.25(戴镜)。
张某某,女,59岁
年6月22日初诊:右眼黄斑裂孔,视力0.3
年11月16日右眼黄斑裂空痊愈合,视力0.8
孙某某,男,38岁
年3月21日初诊:右眼视物模糊、变形,视力0.3(戴镜)。诊断:右眼“中渗”
新生血管伴出血水肿
年9月4日:右眼视力0.6(戴镜),黄斑部出血、水肿、渗出基本消失,新生血管未完全闭合。黄斑部少量疤痕,中心反光可见。
出血水肿渗出基本消失,新生血管尝未完全闭合。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