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帖热传“胎记不是福相,可能危害健康,引发多种并发症”,这让家长不淡定了
近日,医院皮肤科门诊中,有80%的家长是带着孩子来看胎记的
“福相”还是“祸根”,“痣”不同,影响不一
最近微博热传一个网帖《胎记不是福相,或威胁生命》。内容来自上海解放军第医院胎记诊疗中心主任王汉忠的一段话:胎记不仅会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更有可能危害健康。长在眼部的胎记易产生并发症,比如青色胎记会产生青光眼、白内障;血红斑痣在面部会出现SW综合症,严重的会产生脑膜瘤,有生命危险。
市民李先生的儿子左手背上有两块呈淡黑色的胎记,左大腿背侧有一块白色胎记,且在慢慢长大。李先生曾问过多个医生,医生都说是“普通胎记”,让他放心。但看了这个帖子,李先生又不淡定了,医院再去看看。和李先生一样的家长还真不少。昨天上午,记者从医院获悉,皮肤科的门诊中,有80%的家长是带着孩子来“确认胎记安全”的。
我医院皮肤科专家钱卫解释,胎记分多种颜色,颜色不同则影响大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蒙古斑
●蒙古斑:呈灰青色,会逐渐转淡或消失
最常见的胎记叫蒙古斑: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见。在光线下,呈特殊性的灰青色或蓝色。随婴儿生长,蒙古斑色泽逐渐转淡或消失。这种胎记是婴儿胚胎时黑色素细胞从神经到表皮移行期间,停留在真皮深部而引起。
●脱色素性母斑:呈白色,患部无黑色素所致
其次是脱色素性母斑:为白色,皮肤白皙的孩子在一般光线下不容易发现,但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就会看得清清楚楚。形状有的像一片两头尖尖的树叶,有的不规则。多见于胸、腹、背部及下肢的前外侧,不痛不痒,也不脱屑。这是患部没有黑色素导致。
●斑驳病:黑白相间,多是遗传病
黑白相间的“胎记”,也叫“斑驳病”:多是遗传病,最常见于额部,白斑常呈三角形或菱形,胸、腹、四肢近端,皮损大小不随年龄增长而变化,部分病人还可合并有其它发育异常。这种病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发育不良所引起。
●咖啡斑:淡棕色,多属遗传性皮肤病
棕色的胎斑,叫咖啡斑:一般刚出生时即可发现的淡棕色的斑块,咖啡斑色泽自淡棕至深棕色不等,但每一片的颜色相同且十分均匀,深浅不受日晒的影响,大小不等,边界清晰,表面皮肤质地完全正常。外观与雀斑非常相似。咖啡斑出现多属于遗传性皮肤病,与日晒无关。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
●鲜红斑痣:好发于面、颈部,终生不消退
红色的斑痣,可能是鲜红斑痣:好发于面、颈部,有时累及粘膜。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40%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鲜红斑痣属于先天性后微静脉畸形。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
●草莓状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所致,不会自然消退
表现为红色凸起瘤,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有了一般不会自然消失。是血管发育不良造成的。
●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畸形,可能引发严重失血
浅蓝色血管瘤,也叫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呈海绵状,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色素痣:多为黑色,易发生癌变
还有一种叫色素痣,多为黑色,先天性色素痣较后天发生的色素痣更易癌变,且形态也略有不同。应该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即接受治疗。
不同颜色的胎记可能预示不同的病变
颜色深的胎记要多加注意,变大变深早治疗
“中国蓝”会自然消,“青面兽”宜激光
常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钱卫介绍,青色的胎记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影响。“蒙古斑”般只出现在黄种人身上。
在美国,有的人把孩子出生时带有的“蒙古斑”叫做“Chineseblue(中国蓝)”。因为白人和黑人的孩子生下来,是没有这样的胎记的。曾有美国的医生不知道“胎记”。看到婴儿背部的青印,报警说中国父母虐待孩子。这种斑常于5~7岁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一般无需治疗。
但钱卫强调,有一部分青色的斑发于面部,其实叫“太田痣”。《水浒传》中的杨志就是“太田痣”患者,这种印记虽然不是病,但影响孩子的外貌,容易产生自卑甚至是自闭的倾向。家长需要在孩子早期带其接受激光治疗。
“白斑”不用急,“黑白相间”要当心
单纯的白色胎记对身体健康是没有什么伤害的。但是钱卫强调,白色胎记并发症会带来不必要的健康影响,而且“黑白相间”的病多与神经系统疾病相联系,建议家长多留心。
白色胎记又是和“结节性硬化症”病人相联系,患儿常出现皮脂腺瘤、智力低下、癫痫症状。医院做检查,排除神经性疾病的可能。
“黑白相间”的“斑驳病”与我们常说的“白癜风”类似,但白癜风只是单纯的皮肤病。斑驳病患者会伴发其他畸形,如虹膜异常、聋哑、精神发育异常、兔唇,耳、齿畸形等。同样需要家长格外留心。
“牛奶斑”听着萌,警惕神经纤维瘤
很多孩子生来带着褐色的“咖啡斑”。因为颜色很像咖啡里加了牛奶,所以也有个可爱的名字,叫“牛奶斑”。钱卫说,在健康的儿童身上见到一两块牛奶斑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超过6块,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检查。因为有70%的神经纤维瘤患者,有牛奶斑体征。
红色的血管瘤,可以按压辨别
红色的“胎记”分为斑痣和血管瘤。约1/3的新生儿会出现鲜红斑痣。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多数斑痣会逐渐消失。
但是如果“胎记”从皮肤上凸起,而且越长越大,就要考虑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约有一半的儿童血管瘤是在婴幼儿出生一周或一岁时才出现。”钱卫介绍,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可长在身上任何部位,长在皮肤表面是最常见的,约有一半的儿童血管瘤发生在头、脸、颈部。海绵状血管瘤会自行消失,但草莓样血管瘤消失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即便如此,两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
“有的患者的血管瘤会自行消退,一旦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综合征,会引发死亡,病死率可达50%。”钱卫说,“血管瘤常“伪装”为“胎记”,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压法,血管瘤在被按压的时候会褪色,放开后皮肤变得苍白或与周围皮肤颜色相似,形状会马上复原。”
医生提醒,孩子出生后,应检查体表有无异常,尤其较为隐蔽的部位,如会阴、腋窝、背部等。一旦发现类似的红痣或小疙瘩,应从按压后的颜色变化及是否向外凸出来判断,一旦发现异样,要及时就医。
钱卫说,面部血管瘤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可以不特殊治疗,但有些部位还是要当心。血管瘤发生在头部或额部时,可能会侵入颅内或眼睛,会使眼睑充血增厚,视力显著下降,严重者可致失明。若侵入鼻腔则鼻翼变形,鼻粘膜充血增厚,有时则引起呼吸不畅。
胎记突变,要立即就医
虽然,医生一再强调,胎记恶变的可能性相当小。但医生认为,家长对孩子日常的观察,还是必不可少。无论是什么颜色的胎记,如果突然面积变大、出现痛痒症状,或者颜色发蓝,都是病变的症状。
尤其是黑痣,变大变硬,恶变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家长发现孩子的“胎记”出现异常,还是要立即就医。钱群华舒翼谢瑶菲
常州市医学会如何治了白癜风哪里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