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羚羊角

时间:2022-3-12 13:46:10 来源:腮腺血管瘤

羚羊角

羚羊角

高鼻羚羊,羚羊角粉,羚羊粉,羚羊角片,

咸,寒。归肝、心经。

平肝熄风,清热解毒。

1.平肝熄风:①用于温病热盛引动肝风而出现肢体痉挛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可与钩藤、菊花、贝母、全蝎、蜈蚣等同用,如羚角钩藤汤。②用于肝火炽盛,症见头痛眩晕,目赤涩痛,翳障等,常与龙胆草、栀子、决明子、黄芩等同用。③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昏胀痛,烦躁易怒,少寐多梦,血压升高,常与夏枯草、决明子、天麻、钩藤等同用。

2.凉血解毒: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所致热盛动血,症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或昏狂谵妄,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等,可首选本品磨汁冲服,或与其他凉血解毒药同用。

羚羊角与石决明,均为介类药物,均能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明目。石决明泻肝火不如羚羊角,但能补肝阴、清肺热,可治骨蒸劳热;羚羊角主泻肝火,兼清心肺、散血解毒,可治热毒血瘀发斑、痈肿疮毒。

1.配钩藤:二药均能凉肝熄风、清热定惊,相须配用,其效较强,可治疗温热病壮热、神昏、手足抽搐及小儿痫证。

2.配石决明:二药皆能平肝熄风,羚羊角清肝熄风之功效,常用于治肝火上亢及肝阳浮越头痛、头晕。

3.配夏枯草:二药均能清肝火,羚羊角咸寒入血分,能平肝熄风;夏枯草苦寒入气分,兼散肝气郁结。两药配用,可治肝阳上亢、肝火内盛的头痛、头晕、目赤等证。

4.配生石膏:羚羊角能清热凉血解毒,生石膏清泻阳明之邪热,两药相配,清气血实热而解毒,常用于治温热病壮热发斑、神昏谵语等证。

5.配龙胆草:龙胆草泻肝经实火,羚羊角善泄肝火,两药配用,可治肝火炽盛,症见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者。

6.配黄芩:黄芩偏泻上焦实火,为清热泻火之要药,羚羊角则泻肝火,两药相配,可治肝火亢盛所致头晕、头痛。

7.配菊花:两药均能凉肝、泻热、明目,配用可治肝火上攻之目痛、目赤羞明等证。

本品为泻火散邪之品,无火热者忌用。

内服:0.6~1.5克,磨汁或研末冲服。

本品主泻肝火、清心肺。古人有“在肝之病,必用羚羊”、“犀角解心热,羚羊清肺肝”之说,为治热传心肝二经之良剂。

为洞角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主要栖息于半沙漠地区。分布于我国新疆之西北部,此外,在苏联亦产。

《本经》:“羚羊角,味咸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虫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厌寐。生川谷。”

《别录》:“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

《本草衍义补遗》:“主惊梦狂越,心神不宁,小儿卒热惊搐,产后败毒冲心,清心解毒,明目益气。”

《本草纲目》:“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故筋脉攀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寐卒死,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利,疮肿瘰疬,产后血气,而羚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满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满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

陆九芝:“在肝之病,必用羚羊角,亦犹入心之病,必用犀角也。”附药:山羊角

为牛科动物青羊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的角。性味咸,寒。归肝经。功能平肝,镇惊。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以及惊风抽搐等证。《医林纂要》:“功用近羚羊角。”可代羚羊角使用。煎服用量10~15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yfzl/13610.html
热点排行
血管瘤的不同类型介绍

血管瘤是先天的良性的肿瘤,是血管发育畸形所致,一般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血……【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血管瘤的不同类型介绍

血管瘤是先天的良性的肿瘤,是血管发育畸形所致,一般在出生后不……【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血管瘤的不同类型介绍

血管瘤是先天的良性的肿瘤,是血管发育畸形所致,一般在出生后不……【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