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全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新年新气象,10位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每人一句话,为大家送上最实用的新年祝福!
睡觉打呼噜的问题该管一管了!
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睡眠呼吸病专家郭兮恒:现在,大家都很关心自己的呼吸问题,买口罩的、买空气净化器的都不在少数,关心自己睡觉时候的呼吸问题的人却并不多。
事实上,如果晚上呼吸出现了问题,比如打呼噜,呼吸通路受阻,除了会引起高危的呼吸暂停甚至造成猝死的危险外,还会引起睡眠不足、白天精神状态差、记忆力减退,还有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易激惹、口干、性欲减退和高血压等。
生活中的不少打呼噜可以通过调整生活节律来改善,比如,肥胖的人积极减重;经常抽烟、喝酒的人改掉这些坏习惯。
临床中常将打呼噜分为两类,单纯性的打呼噜和打呼噜出现呼吸中断的,对于单纯性的打呼噜和打呼噜出现呼吸中断情况比较轻的人来说,调整睡眠体位就能改善很多,常见的是仰卧时打呼噜,侧卧就不打呼噜了。对于睡眠打呼噜且呼吸中断严重的人来说,就要找医生采取具体的治疗。
爱家人,请多学点心脏救治知识
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家人,在我看来,学习一些保护心脏健康的知识、心脏急救的知识,也是一种爱自己,爱家人的重要方式。
心脏性猝死是心脏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如在5至6分钟内有效抢救,抢救成功率比较高;每耽误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会降低10%。
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心脏急救知识和体外除颤方法,尤其是对于有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病史或者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病史的患者家属来说,应该主动接受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心血管病发作的高危因素,要加强防范,如通过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甚至基因检测等。需要提醒的是,突发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是最需要重视的两种可能引发心脏猝死和卒中的疾病,无论高血压、冠心病最后都要走到这两个方面去,患者要严格控制疾病。
要多陪家人吃吃饭
中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博:新年希望大家可以经常陪家人朋友吃一次正儿八经的午餐或者晚餐。
现在,加快吃饭速度成了上班族的习惯,很多人吃饭就像打仗,常常是盯着电脑忙到饭点,匆匆找点吃的东西,吃了饭又立刻回到电脑前坐下。
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源。囫囵吞枣,吃得快,很可能吃得特别烫,过热的食物会灼伤经过的地方。而长期坐着,消化道受到挤压,食物下行不畅,势必会造成胃气上逆,就像下水道不通向上反味一样。此外,人的自主神经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也容易造成胃肠道神经功能的紊乱。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肝气急,引起气机上逆。这都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
另外,由于工作关系,很多人晚餐相对丰盛,进食量也相对较大。胃排空的时间是3~4小时,晚餐时间过晚,一旦平躺,滞留于胃内的食物很容易反流入食管。所以晚餐距睡觉应至少3小时。
天底下没有什么事都如意
医院副院长姚贵忠:常听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其实说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做事情的目的性太明确了,而不是真正喜欢做这个事情。比如,我不喜欢当老师,我不喜欢当护士,我不喜欢做记者,我不喜欢写程序……但事实是,他们依旧做着,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目的,或者是为了挣钱,或者是为了照顾孩子方便,或者是为了混日子。
其实,生活还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找到你喜欢的工作,享受其中。当然,你也可以在你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你喜欢的那部分,享受其中。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工作也是这样的,不可能事事如意,也不可能一味地满足你的目的性,只要努力发现工作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也能一起享受一份相同的工作。工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的体验是我们众多体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是只看重了工作中的那个简单的目的性,而是真正地喜欢工作本身,就能在工作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
不得糖尿病就这五个要点
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预防糖尿病,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中国不但糖尿病人多,而且增长得很快,大概每天增加1万5千人,平均每分钟增加10个。
而在这1亿1千4百万糖尿病人后面还有1亿5千万的糖尿病前期的人,就是血糖已经升高了,但没有到糖尿病那么高,他们是糖尿病人的后备军。在这后面还站着大概有4亿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就是血糖正常,但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这样看起来中国和糖尿病亲密相关的人至少6亿。全国一共13亿人,一半人和糖尿病的关系特别密切。但另外6亿人谁敢拍胸脯说,明天不得糖尿病?糖尿病就游走在我们每个人中间。
具体预防方法,我总结了五个要点:多懂、少吃、勤动、放松、必要时服药。说简单点,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放松心,管住嘴包括戒烟限酒。此外,放松心情也很重要。不论是治疗糖尿病,还是预防糖尿病,都必须要做到这几条。
妈妈,您决定了全家人的健康
医院性医学门诊主任医师游川:做妇幼健康教育的人常说,“教育一个女性等于教育了一个社会。”因为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重要,而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如果一个妈妈有了健康的意识,就会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上影响一家人参与进来,一起做好健康保护。
家里的生活保健师就是妈妈们默默地在承担的角色,只要妈妈重视健康,在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上把控好,并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处处将健康理念提到重要位置,那么,全家人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作为妈妈,把控家里的饮食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吃什么,怎么吃,都是很有讲究的,大多数妈妈们就是家里的营养师,妈妈们不妨通过自己的努力,名副其实地做好这个营养师。
妈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