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信息
性别:女
年龄:28
一般病史:右侧大阴唇进行性增大和肿胀4月余。术中见肿物无包膜,向下浸润到盆底,难以完全切除。肿瘤大小9*6*5cm,切面灰白色,胶冻状
(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专家分析病理诊断: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独特的、浸润性间叶性肿瘤,通常见于生殖期30岁左右的女性。该肿瘤首次由Steeper和Rosai描述为一种缓慢生长、低级别肿瘤,累及盆腔或外阴-会阴区域,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可在多年后复发。在他们报道的9例中,6例发生于外阴。Festch等报道的29例中,10例发生于外阴-会阴区。尽管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易于以弥漫性方式浸润其深部组织,但转移潜能非常低。仅有2例转移性病例报道。大体上,肿瘤质韧,白色和胶冻状。大多数肿瘤为6-9cm,但罕见有巨大和有蒂的肿块报道。组织学上,肿瘤有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少,星状或梭形,呈肌纤维母细胞形态,无核的非典型和核分裂像。可见较多小的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和中等大小动脉。有些血管周围可见嗜酸性胶原围绕。短的平滑肌束似乎可见从血管壁向周围间质分布。血管周围小的出血灶伴纤维素渗出可见。也可见包裹的神经和脂肪组织。免疫组化上,间质细胞强阳性表达Desmin,也表达vimentin和actin。肿瘤细胞表达ER和PR,不同程度表达SMA,S-表达阴性。鉴别诊断包括其他外阴间叶性肿瘤:1)丛状神经纤维瘤:神经形态,S-+2)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细胞稀少和细胞丰富区,血管周围多核巨细胞3)黏液样平滑肌肿瘤4)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皮肤浅层的肿瘤5)外阴肥厚伴淋巴水肿:双侧,组织学类似,但伴有明显扩张扭曲的淋巴管,无厚壁血管治疗是手术切除。肿瘤虽然难以完全切除和有较高的复发率,GnRH激动剂可治疗该病成功的报道。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病理人才汇: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