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总是给家人带来无限惊喜和欢乐,出生一、两周后,不经意间看见宝宝身上一个鲜红的小痣,一开始以为是胎记,随着时间的移动发现这个小痣越来越大,甚至有些凸起,到宝宝两三个月时已经变得比较明显,面积有蚕豆那么大。这个现象会让很多家长疑惑,胎记是不是长得这样,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这是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又称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其次为四肢和躯干,2-8个月一般生长较为迅速。有时不必治疗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险性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血管瘤需要家长与医师密切配合做观察和治疗。
血管瘤和胎记该怎样区分呢?
体表的血管瘤可以通过按压与胎记加以区别,血管瘤通过按压可以褪色,褪色后皮肤颜色跟周围的正常颜色相似或变得苍白,放开后迅速复原,或者按压时面积缩小,放松后则恢复原状。
此外,观察颜色变化和是否继续生长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家长可对发生异常的地方拍照,或者用尺子测量大小,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出现长大,颜色变深,紫色、棕褐色,医院治疗,不能耽误了病情。”
如果“胎记”为淡红色、长在前额或颈背部;或者“胎记”平坦、光滑,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一出生时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此类为真胎记,大多无需治疗,虽在孩子哭闹或环境温度变化时胎记颜色可能加深,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小学时胎记可能逐渐褪色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