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
新生宝宝,肚脐鼓包是什么问题?怎么处理?
首儿保健专家回答:“您可以咨询首儿外科专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新生儿肚脐鼓包是脐疝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多为脐部圆形或卵圆形的局限性包块,当小儿安静以及在卧位时,肿块消失,在哭闹、直立、咳嗽或运动等腹内压力增高时,肿块突出,腹腔内压力愈高,肿块愈大。用手指压迫突出部位,脐疝是很容易纳入腹腔,有时可以听到肠内的水气声。
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以自愈,随着年龄增长,脐环常能逐渐闭合,一般发生于两岁左右。自愈的可以性与脐环的大小有关,一般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不做任何处理都能自行闭合,直径超过2厘米的,尤其是在有增大趋势的病例中,自愈的可能性减小。
脐疝的治疗常规是:2岁以下可暂不处理;2岁以上脐疝较小的可以试行保守治疗3-6个月,如果不能闭合则施行修补手术治疗;2岁以上且脐环直径大于2厘米的,建议早期施行修补手术。
名医介绍
马汝柏
主任医师
小儿普外及新生儿外科专业,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小儿外科工作4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类急腹症、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食管闭锁、肠闭锁、直肠肛门畸形等。近十余年治疗血管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朝阳区医学会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及老医务工作者协会理事。曾发表小儿环状胰腺、食管闭锁的治疗、多器官旋转不良综合征等论文十余篇;参加《新生儿外科学》《现代新生儿疾病》及《儿科疾病的鉴别诊断》等专著的编写。
专家出诊地点:医院
专家24小时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