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融合抗癌创新策略养正消积胶囊提高

时间:2024/10/23 11:55:17 来源:腮腺血管瘤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呈现不断上涨趋势,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数额巨大,为社会和患者造成了重大负担,如何在肿瘤防治方面取得进展,是医疗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络病理论研究在肿瘤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成为肿瘤防治的新策略,临床应当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鼓励运用中西医结合模式,来诊治复杂、难治的肿瘤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希望。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肿瘤论坛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医院徐瑞华

近日,在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肿瘤论坛上,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姜文国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教授,医院李晶教授,医院田建辉教授和医院卢雯平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肿瘤领域最新科研进展、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恶性肿瘤等领域特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姜文国教授:中医药可在抑制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恶性肿瘤有两大特征,无限制生长和转移,大部分肿瘤患者都死于转移。姜文国教授指出,肿瘤转移是肿瘤治疗的最大挑战,而肿瘤血管是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通道。“肿瘤如同种子,肿瘤血管是提供营养的土壤。铲除了土壤,种子就永远不会发芽长大。”

姜文国教授作汇报

既往研究发现,养正消积胶囊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第一是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微血管形不成,就不能输送营养。第二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黏附,血管的生成必须先有细胞,抑制了细胞的活动,也就抑制了血管新生。第三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酪氨酸激酶活性过高或是过度磷酸化,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由姜文国教授牵头开展的“养正消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研究”结果证实,养正消积提取物DME25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小血管形成,同时能够抑制FAK的活化即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从而阻断整合蛋白与细胞骨架系统的相互作用,抑制基质黏附和随后的细胞迁移。

此外,养正消积胶囊联合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减少耐药的发生。早期的系列临床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就开始服用养正消积胶囊,可以增加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疗效。

参灵蓝胶囊是在养正消积胶囊基础上研发的二代抗肿瘤中成药,其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中具有良好效果。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参灵蓝提取物(SLDM)浓度的增加,癌细胞游离能力明显下降。这提示参灵蓝胶囊也对肿瘤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程海波教授:理论清晰,循证充分,养正消积胶囊治疗肿瘤获指南共识推荐

程海波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医理论下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养正消积胶囊的组方、功效及其相关研究。他指出,中医络病理论认为,恶性肿瘤的核心病机为正虚络积,核心治则为健脾补肾、通络散结和解毒抗癌。具体来说,正虚即脾肾亏虚及络脉气虚,络积为络息成积。肿瘤与社会、心理、环境、生物、遗传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络气虚滞,脾肾亏虚;由于“正虚”,机体代谢失常,痰瘀阻滞,脉络滋生,再加上受外在环境及内在脏腑失调的影响,导致热毒滞络,最终造成络息成积,形成肿瘤。

程海波教授作汇报

养正消积胶囊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其由15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的功效。该药适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引起的脾肾亏虚、湿热毒症,可用于协同放化疗、防治复发转移、姑息治疗等。程海波教授指出,多项研究表明养正消积在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养正消积胶囊配合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养正消积胶囊可明显提高中医症状和体征,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研究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强患者免疫抵抗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表明,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疾病控制、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及改善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养正消积胶囊联合昂丹司琼可明显减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研究显示,养正消积胶囊明显改善食欲、增加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基于充分的临床研究,养正消积胶囊被《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等指南共识推荐用于肿瘤治疗和症状管理。

李晶教授:养正消积胶囊多机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李晶教授指出,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最基本因素,肿瘤血管为肿瘤组织提供新陈代谢所必须的养分,从而使肿瘤得以迅速生长,并为肿瘤远端转移提供条件。

李晶教授作汇报

络病理论认为,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作用于络脉,使得促血管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间失衡,出现以“络脉滋生”为表现的“盛络”。“盛络”的形成,使得瘤血管生长速度快、数量多,为肿瘤组织的生长供血供氧。由于肿瘤血管无序、迂曲的异常结构导致“络脉瘀阻”,因而瘀血于内,新血不生,血衰气少,形成以“络气亏虚”为表现的“虚络”。

络病理论指导下的养正消积胶囊在治疗中以健脾益肾治其本,使其在短时间内恢复机体正气,使脾肾功能旺盛,发挥“养正积自除”的功效;辅以化瘀解毒、散结通络之法以治其标,使络通瘀去,热清毒化。

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开展的养正消积系列基础研究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能够“饿死”肿瘤:抑制肿瘤内血管新生;“困死”肿瘤: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粘附;“缩小”肿瘤:显著缩小肿瘤体积,多途径多机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田建辉教授:立足肿瘤治疗痛点,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田建辉教授指出,肿瘤治疗应立足当前痛点,创新治疗策略。在田建辉教授看来,目前肿瘤治疗中主要痛点有二,一是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二是治疗导致了诸多的副作用,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

田建辉教授作汇报

田建辉教授认为,解决当前临床肿瘤治疗难点,应当进一步提升肿瘤治疗的疗效。此外,随着癌症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幸存者增多,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lctx/15429.html
热点排行
毛细血管瘤的类型有哪

血管瘤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的毛细血管瘤一般多见于婴幼儿身上,而且长……【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