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时间:2017-2-12 5:45:50 来源:腮腺血管瘤

儿科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尤其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发现至今,不断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在儿科得到广泛应用,经证实毒副作用较小。

干扰素是年由Isaacs与Lindenmann发现的,并证实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与敏感细胞的表面受体相结合后即可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导致病毒蛋白合成受限,阻止病毒的繁殖。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是激活各种类型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或是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K细胞或NK效应细胞执行的非特异性作用。目前已知的干扰素有3种即α-干扰素,β-干扰素及γ-干扰素。α-干扰素是由裸细胞产生的。β-干扰素是受病毒感染的非免疫细胞(可能包括所有的组织细胞)产生。γ-干扰素是抗原(包括病毒抗原)诱导致敏T细胞,在巨噬细胞辅助下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临床应用研究较多的为α-干扰素,当机体病毒感染时,α-干扰素产生降低。其白细胞无抗病毒作用。但在应用干扰素后其白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皮下、肌肉注射及局部应用(滴鼻、雾化吸入、皮肤及口腔外喷、灌肠等)。

1抗病毒治疗

1.1呼吸道病毒感染

呼吸道感染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病毒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由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婴幼儿死亡在发展中国家仍为主要死亡原因。

1.1.1雾化吸入:用量,干扰素万U加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吸入,一天2次,连用7d。当超声雾化吸入时,其低分子蛋白变为直径1-5μm的微小颗粒状,由口腔呼吸道直接进入气管、支气管、肺泡内,激发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雾化吸入时可使其直接作用于细菌侵袭部位,直接达到靶细胞取得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江如松[1]等观察40例、其显效有效率为95%。杨玉霞[2]等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喷雾治疗,可提高机体IgG及G?、G?水平,起到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作用。

1.1.2滴鼻法:由于鼻腔内的粘液与纤毛具有清除异物作用,滴入干扰素很快从鼻腔上皮被清除,故临床用量应高浓度,有人应用5*10?U/ml干扰素滴鼻治疗上呼吸道感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1.1.3肌肉注射法:α-干扰素肌肉注射1万U·kg/次,每天2次,疗程7d或万U/d连用3d。廖斌[3]等观察46例病毒性肺炎证实,治疗组发热时间、止咳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

1.2病毒性肠炎

肠道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常见,其次为诺沃克病毒。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呕吐、腹泻、大便为稀水样,量多,易引起脱水,严重的可引起酸中毒。轮状病毒是一种RNA毒,干扰素诱导健康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其2-5A合成酶能激活核酸酶导致病毒mRNA降解,从而阻止病毒的繁殖。用量:3-5万U·kgˉ1·dˉ1,疗程3d,经观察缩短腹泻时间并可恢复其免疫功能。另外,灌肠保留亦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用量:3-5万U·kgˉ1·dˉ1,每天1次,疗程7天。

1.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流行广泛,目前将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巳、庚型。以前三型多见。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成人已广泛应用。近年在儿科亦逐渐应用并取得一定疗效。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肝炎。国内外资料[4-6]均显示用干扰素治疗e抗原可转阴,其阴转率约51%-66%,并改善肝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伴转氨酶增高及明显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阳性者,治疗效果较好。用量每m2万U-万U/次,有的可用至万U/次,隔天肌肉注射,疗程2-3月或6月。对于小儿慢性丙型肝炎,陈敏[7]等观察干扰素疗效,其应用几种方案。认为最佳方案为干扰素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27周,同时口服Vit、VitBco、肝太乐。干扰素总量万U。其认为剂量太小,疗程太短,达不到抗病毒目的,剂量太大,疗程太长,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其副作用和经济上浪费。而Marcellini认为干扰素用量可加大至1千万U/m2,每周3次,连续6个月。

1.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小儿患水痘后其病毒可潜伏于背根神经节,历数年后可发生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发病后若能及早应用干扰素则可清除水痘病毒,且可杜绝日后发生带状疱疹,并阻止新疹发生,促使水痘顿挫和加速干燥结痂的功效。剂量5万·kgˉ1·dˉ1,肌肉注射或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3-5d。联合外用干扰素生理盐水稀释后涂于皮疹部位,每天3-4次,加速皮疹消退。

1.4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母亲妊娠期患风疹能引起胎儿风疹综合征。应用减毒风疹疫苗可引起畸胎且需长时使用,有人发现经干扰素诱导剂作用后的某些风疹病毒株引起胎儿畸形的发生率较未经干扰素诱导作用的风疹病毒株少,显示干扰素可能对风疹自然感染有保护作用,为妊娠妇女预防风疹感染引起胎儿风疹综合征提供有效的措施。儿童患风疹用干扰素,可缩短病程。近年来有人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尤其对腮腺炎合并脑炎的患儿早期应用可使病程缩短,后遗症减少且轻微等作用。建议用量5万U·kgˉ1·dˉ1,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d。

1.5其他

干扰素还可用于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副粘病毒、麻疹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EB病毒近年来受到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jbzs/4922.html
热点排行
婴儿血管瘤的四大类型

婴儿血管瘤的四大类型是什么?婴儿血管瘤是一种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婴儿血管瘤的四大类型

婴儿血管瘤的四大类型是什么?婴儿血管瘤是一种皮肤血管的良性肿……【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婴儿血管瘤的四大类型

婴儿血管瘤的四大类型是什么?婴儿血管瘤是一种皮肤血管的良性肿……【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