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病率约4%-5%。皮肤血管瘤根据形态可分为浅表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两者混合型血管瘤。
浅表血管瘤因为生长在皮肤的表面,颜色鲜红似草莓,因此也称为“草莓状”血管瘤。
深部血管瘤生长于皮下,局部皮肤呈暗青色,质地柔软,因此也称为“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中常见的是“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核素敷贴治疗、冷冻、激光等。其中核素敷贴治疗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复发率低,疗效明显优于冷冻、激光等。核素敷贴治疗应用的核素主要有32P(32磷)或90Sr(90锶),其中较常用的是90Sr。敷贴治疗是将不同形状大小的敷贴器紧贴在病变皮肤表面,利用由核素衰变时发射出的β-粒子组成的射线照射局部病灶,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抑制血管细胞生长和增殖,导致微血管萎缩、闭塞等,促使血管瘤消失。由于治疗用的β-射线射程短,在组织内的射程仅2-4毫米,且能量低,因此不会对邻近组织造成损伤。
核素敷贴治疗安全、简便、无痛苦,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局部反应轻微,容易为家长及患儿所接受。特别是对于面积不大的点状、米粒状、或面积不大略突出皮肤表面1-2mm的草莓状血管瘤疗效明显,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1岁以下儿童毛细血管瘤治愈率可达70%-80%。
如果是较小体积的血管瘤一般仅需要一个疗程即可治愈,较大的可能需要重复多个疗程,一般每个疗程间隔3-6个月。
大部分患儿在核素敷贴治疗头几天即可出现血管瘤皮肤颜色加深,色素沉着,疗程结束后1-2个月内渐出现皮肤表皮脱屑,2个月后血管瘤颜色才逐渐减淡,3-6个月血管瘤渐消失,色素沉着消失。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色素减退或瘢痕形成。
核素敷贴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有:
1、注意保护血管瘤部位皮肤,减少摩擦,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2、治疗开始到治疗后2周内患处禁止搔抓,不可用热水烫洗,避免感染和损伤;
3、治疗过程中如患处皮肤破损或感染时,应终止敷贴治疗,并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