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只小蟾蜍把大男人送进了ICU

时间:2018-9-18 18:11:05 来源:腮腺血管瘤

生物毒素作用的强大超乎想象,最近重庆两男子用自己惨痛的经历再一次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吃,高温煮熟也不可以。此2男子抓青蛙时,误食2只蟾蜍,导致一人死亡,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无独有偶金溪县一男子久咳不愈,听信偏方-食用“炖熟的癞蛤蟆”中毒被紧急送医。

蟾蜍毒素危害不容小觑?

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五毒”之一的蟾蜍本身就是有剧毒的,其腮腺、血管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和蟾蜍卵含有30多种有毒物质,人食用后会导致多脏器损伤。国内蟾蜍种类较多的是中华大蟾蜍或黑框蟾蜍等。因为蟾蜍毒素的药学价值,目前很多中成药配方中均可以看到蟾酥的影子,因而过量服用此类药物也会出现中毒问题。

蟾蜍毒素(蟾酥)的毒理作用

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素即蟾酥,化学结构稳定,不易因高温破坏。进食煮熟的蟾蜍(特别是头和皮)、服用过量的含蟾蜍中药,或伤口遭其毒液污染均可引起中毒。蟾酥的主要成分以蟾蜍二稀醇化合物(包括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作用如下:

1.强心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化合物均有强心作用,但蟾毒配基类化合物作用更为明显,其化学结构与强心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2.抑制Na+、K+-ATP酶作用:蟾蜍皮肤分泌液对Na+、K+-ATP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3.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蟾酥在短暂的降压之后引起血压升高,实验证明,短暂降压作用是由于对迷走神经的兴奋,而升压作用则系直接作用于心肌。并具有显著的呼吸兴奋和升压等中枢兴奋作用。

4.升压作用:升压作用主要来自于周围血管的收缩,部分来自其强心作用。

5.局麻作用:蟾酥及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机理与肌细胞的缓慢除极和释放乙酰胆碱的机理有关。

6.抗肿瘤与抗辐射作用:蟾毒内酯类物质对小鼠肉瘤、兔BP瘤、子宫颈癌14、腹水型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

7.抗炎作用:蟾酥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抑菌效果明显、迅速。

8.兴奋平滑肌作用:蟾酥能收缩冠状动脉血管,减少冠脉血流量。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收缩振幅增大,频率加快,阿托品与吗啡可对抗此种作用

9.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抗凝血作用与尿激酶类似,可使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化,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

蟾蜍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

急性中毒的潜伏期为0.5-1小时,表现为:

1.消化系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水、休克;

2.呼吸及循环系统:胸闷、心悸、发绀、心律不齐,心电图可出现类洋地黄中毒的ST、T改变及传导阻滞。重者可导致阿-斯氏综合征、呼吸和循环衰竭;

3.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惊厥;

4.蟾毒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偶有剥脱性皮炎。

5.少数病人因快速脱水出现血压和体温下降等末梢循环衰竭表现,但神志清醒,晚期有抽搐,严重者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蟾蜍毒素中毒诊断

依据病史中有误服蟾蜍或过量服含蟾酥中药者,诊断不难,如果表现为中毒迹象可以明确诊断。

蟾蜍毒素中毒治疗措施

1.尽早实施血液灌流以最大限度降低血液中毒素浓度。

2.扩容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液体,稳定循环,注意离子平衡。

3.呼吸衰竭:开放气道、机械通气。

4.循环衰竭:充分抗休克并给与心电监护,监测肾脏功能。

5.神经系统症状注意监测颅内压。

6.局部皮肤沾污可作相应处理,如眼或皮肤沾污蟾毒,局部冲洗清除污染。

7.对症处理。









































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jbby/936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