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界敢这样揭黑的院士真不多,这名院

时间:2017-3-12 10:40:15 来源:腮腺血管瘤

“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病治也不好!”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的诸多话,句句戳心,现场多名听众掌声不断,他讲完后,现场听众大声叫“好”。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樊代明

1.说医疗的政策保障:

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不能“无法无天”的干!

健康,包括医疗改革,我们的领导没有少讲,上上下下;我们的文件没有少发,大大小小;我们的试点没有少搞,星星点点。但是为什么总是不满意呢?因为“医改”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83位院士,近位各部委的机关干部,0位专家,深入到个省市、乡村,还派到国外10个国家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个报告,最近上送国家。我们提出的意见可能不完全对,但作为专家来讲,我们提出来五条:

第一条,卫生一定要立法。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是法制国家,不能“无法无天”的干,也就“无法无天”的被杀。

第二条,因为健康事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个部委都在管,现在是“政出多门”,我们必须要成国家成立一个“人口大部”,由国家直接来管理,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第三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美国可以拿出GDP的17%来搞健康,我们现在是5%,能不能取一个中间数,比如10%或者11%呢?

第四条,一定要有个三方的监督机构,比如:人大赋予足够的权利,像中纪委监督党中央党政干部一样,这样来监管,他们究竟干的怎么样。

第五条,要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我们大致提出六大行动计划,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发展,比如说慢病防控等等。

2.说医学研究:

我们发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医生告诉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难怪最近50年,诺贝尔奖自助的成果都是分子,没有人。这样下去能行吗?

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10年前统计了一个人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篇论文,到现在发现就1篇有用,剩下篇都没有用。

我们传统的生理学快土崩瓦解,经典的病理学快摇摇欲坠,我们大体解剖,这么重要,已经后继乏人。传统的大内科、大外科,不复存在。医学与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我们本来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丢掉了人文关怀;

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丢掉了先进性;

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是丢了民族性;

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

你说医学还是医学,你说医生还是医生吗?

3.说生活方式:

人要有规律,12点还加班,那是谋财害命啊!

什么事情都有规律,人是整体,离不开天,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离不开自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而树正好相反,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你把树都砍光了,吸PM2.5还好吗?

不仅人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向日葵围绕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合,晚上开,不然就含羞了。无论是西安的杨柳,还是北京的杨柳都是3月份发芽,管你有没有红头文件,管你有没有领导讲话,全世界的深海鱼都是那几天跑到长江里繁殖产卵,没有互联网通知啊。

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我们拿来睡觉。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死人最多。

我当住院医师时,我说12点吃完夜班饭,还要我值班。领导12点睡觉,让我们加班,那是要我们早死啊。

肿瘤为什么有的治得好,有的治得不好?因为肿瘤细胞每天开合几次,正常细胞也是每天开合几次,但是不同步的。你说你打针正好在正常细胞开的时候打,那不是谋财害命吗?

我们女孩子的月经一定是月月红,你说你一月几次红,几月一次红,你说你受得了吗?还有我们的试管婴儿,都是算好了一种,双胞胎啊!

另外,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导致相互猜忌、相互的设防,你说你会过的好吗?难怪《黄帝内经》,用30%写的是医学,剩下都在写其他的。现在写分子的不写细胞,写细胞的不写分子,写细胞和分子的又把人给丢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4.说临床治病:

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医生和病人的错误,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说:病都是治好的。这是错滴!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人类0种罕见病,到现在是没药可治的,只能终止妊娠。比如肿瘤占了人类1/4的死因,很多治了不如不治。

医学只有几千年,人类已有几百万年,那以前人没有医学是怎么过来的?动物有医生吗?只有宠物才有医生。你看到过一个背着药箱的老虎到处跑吗?

有种能力叫自愈力,但是有医学之后,人体的自愈力大幅下降,一个小小的伤口都要化脓啊,都要用抗生素啊。总有一天人类无药可治。人总是要死的,人是老死的,有的是病入膏肓,但是我们还要治。老百姓一辈子存了那么点钱,都在最后半年被花光了。

所以一个又一个医学模式的出台,但是这些医学都是在局部的发力,要解决医学全局的问题可能不行。因为医学出来,科学还有很多很多比科学重要多的多的在里面,所以将来和一切和人体有关的知识都应该纳入医学,所以未来必然是“整合医学”。

5.说医学分科:

现在的医生分科越来越细,出现很大问题!

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现在走向了极端,那么我们有问题了。

我们过去给病人会诊,都是说人家得了什么病,医院会诊都是说人家得的不是什么病。我们给一个病人会诊,病人躺在这。这科医生说,这病和我们无关,那科医生说这病也和我们无关,二十几个学科都走了。

我跟病人说你起来吧,医生都说你没病,你躺在着干啥呢?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其实是医生并了找不到合适的医生。医院急诊科,重症病人误死10%!所以现在什么是最好的医生?ICU医生是最好的,因为他什么都会,第二好的就是刚毕业的医学生,他刚学完什么都会!

所以我们要还器官给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回到临床,从药师回到医师,要身心并重,要医护并重,要中西医并重,要防治并重。这样才叫医生,这样才叫医学。

6.说医学生培养:

现在兽医的分数线比医生高多分?这不是胡闹嘛!

我们中国医学从以前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那我们中国的医学未来一百年能不能领跑?医学要是想站在世界的顶峰,一刻都不能少了它的新思维。

为什么现在天气预报老是出错,就是逻辑思维出现了问题。一个老农民从外地回来说,今天晚上必然下雨,结果下雨了,他说他就觉得天气很闷。你说他懂科学数据吗?但他能抓住真理。再比如,蚂蚁搬家,蚂蚁一搬家就下雨,你说蚂蚁懂什么科学数据,但是它们掌握真理。

所以医生都是需要高智商的,在国外都是读完大学才允许读医学院的,按照我们现在就是读完清华北大,才能读兰州医学院。而我们现在高考分,他考个就混进来了。你说以后你找他看病能行吗?一个智商比你还低的医生能看好吗?

如果我们培养不出来好的医生,或者说医生只能看病,看不了人,这又是怎么样的?

7.说好医生标准:

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的都是跟着吃饭的!

科学是必然性但医学常有偶然性。科学是强调百分之百和百分之零的结果,而医学是不一样的,从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任何的可能性都可能存在。所以我们总是出现例外和意外。所以什么是好医生?就是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的都是跟着吃饭的。

我们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在医生都用指南给你看病,所以你要特别的小心。

指南是什么,指南是老医生总结的,只能覆盖80%,还有20%覆盖不到。还有我们现在中国的指南4%是中国人的材料,96%是从外国人抄的,洋人吃羊肉、喝洋酒能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指南都到8版了,我说7版就可以了,他说7版有错,6版有错,5版有错,1版全是错,那你拿这个看病能行吗?指南只能供我们参考!

医学并不等同于科学,医学不止是科学,还有比科学更重要多的东西。我们只能以科学的理论帮助医学,但不能束缚医学,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我们用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着取代医生。

我们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过去是传染病,现在是非传染病;

过去是营养不良,现在是营养过剩;

过去是年轻性,现在是老年性;

过去是生物性,现在SARS、禽流感越来越多了,是环境性、社会性;

过去我们能治就治,治不了就死了;

过去简单,现在变成了复杂;

过去是早期的,现在变成晚期的;

过去是单器官的,现在是多器官的;

过去是器质性疾病,现在是跳楼的越来越多;

过去是我们治好了病就算了,现在我们还要保健康。

所以医学的形式在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都发生在我们身上,你说我们抓住那么点科学够吗?如果还这么做,我们将出现很多大碰撞。

(本文根据樊代明院士在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演讲速记整理)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

在一次全国政协医卫组委员联组讨论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医院肝胆外科著名医生、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同志拿出一本震惊欧洲医学界的真相著作《无效的医疗》说:

很多药不是该吃的,却在吃;很多治疗是不需要的,却在做;很多手术会使病人更痛苦,却也在做。这是现在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无效的医疗》是德国医生尤格·布来克所著。这本书给我们上了关于医疗领域触目惊心的一课,我们绝对有必要了解更多的医学病理知识,来应对医生带给我们的不真实信息。

正如《新京报》刊登黄洁夫同志的话语时所说的那样:美国,40%的医疗是无效的;在我国,这种现象也已经非常突出。黄洁夫同志说:

“我是肝胆外科的,在临床上,很多小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上的血管瘤对人是无害的,70%的胆囊结石是无症状的,医学上称为‘安静的石头’,并不影响健康,医院,一般都要你去做手术”。

(▲《无效的医疗》,尤格·布来克著作。)

治愈疾病的到底是医学,还是人体自身?

在患者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很难区别,疾病的治愈究竟是成堆的药品和外科手术的作用,还是身体自我康复的结果。

全世界种医学刊物,每年发表万篇医学论文,但其中70%研究结果都不公之于众——因为这些论文反映的是现代医疗的负面和弊端,是医疗界的“雷区”,一旦公布对医疗机构非常不利。比如:

10多年前,有一种“心脏激光手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烧灼出20—30个小洞,让血管得以再生来改善心肌供氧。这项手术的创立者是瑞士克劳茨林心脏外科医学中心首席医生迪克·马斯,这项手术在欧洲曾经疯狂的盛行,后来经英国专家反复论证,此项手术并没有比仅仅服药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但手术费用却非常之高。

对此,《无效的医疗》中谈到:

这是一个谎言,很多时候,它欺骗了生命,更多时候,它自欺欺人。从整形外科的神话,到心脏手术的误导;从无奈的腰痛,到以痛苦出名的化疗,都令人忧虑。

真实的支架手术

“心脏支架手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医院的外科专家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

他们将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

像这样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医疗机构是极不情愿公布于众的,因为心脏手术医院和外科医生都无法抵御的“诱惑”,从医的职业道德在强大的利润面前摇摇欲坠。

中国曾有个35岁男性病例,一天他心脏稍感不适,来医院就医,医生们发觉此患者有较强经济实力,于是兴趣油生,后来在治疗过程当中居然给他心脏植入17个支架,使他终于无力支撑如此“优厚的治疗”撒手人寰。

真实的椎间盘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已被证实有四成是失败的,甚至术后病情恶化的达到了12%,英国在一次外科医生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对位整形外科医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位医生没有一位愿意因腰痛而接受手术治疗的。即便像腰间盘突出这样的“顽症”其实也都可以凭自身慢慢恢复,英国的柯拉马医生强调:

脊背本身有惊人的自愈能力,免疫系统的细胞会将从椎间盘脱位的物质视为异物,通过酵素加以溶解,这就是自愈作用,但这需要一些时间

医生永远也不会这样告诉患者,医生会说这种病永远不可逆转,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所谓的“永不治愈”。

真实的癌症

几乎所有年长者体内都会有若干肿瘤,且只有极少数才具危险;而使事情复杂化的正是这种肿瘤特性。哈佛医学院的朱达·福克曼和拉格哈·卡卢里指出:

“大部分人都有些许肿瘤而不自知。”

癌症在检查中,只要组织切片的间距足够紧密,恐怕每个腺体都能筛检出肿瘤,即使不是%的机率也差不多。因为,每个细胞都有原癌基因,要是有一个原癌基因被激活就可能产生癌细胞。

早期发现固然给一些人带来康复,但若干多余诊疗也为人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损害,这种措施的利弊得失目前在医学界还是众说纷纭。

癌症并不像医生说的那么可怕,即便晚期的癌症都有很多保持稳定不发的,只要不去轻易“打搅”癌肿与免疫系统的“平衡对峙”状态。

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其实非常坚韧“顽强”,有研究资料显示正常人每天体内都会有—个癌细胞产生,但全部都会被人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处决”。

病症更倾向于自发消退

若干病症其实倾向于自发消退,所以实际上是靠人体自然恢复的。感冒时,找好医生是7天康复,遇到不好的医生则需要拖延了。

即使患者因为这种自愈力病情得以改善,但他们自己和医生还是会将这种好转归功于医疗措施。例如:

关节炎,在进行治疗的病患当中,约有35%的关节炎患者不管做了什么,都会自动康复。

(实际上医学的作用更倾向于)安慰效应的发生,可说是因为它唤起人体的自愈力:

人一旦开始感到需要帮助,可能就启动了自身的康复能力,以及类似药物引起的生化反应。另外,在负面的预期下,也可能出现负面的效应。

世界上有平价治疗方案吗?

患者在看病过程中,真正的“实话”医生往往不见得与患者透露,但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办法。只是这个“最佳治疗”若失去利润,医生就会将其弃之一旁,然后生动地对患者和家属讲解他的“权威方案”。曾有位医生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在消化科上班的第一天,他们科室要完成的一个指标还没完成,快要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个患心血管病的农民因为挂错号找到了他,但是他当天一个病人都没有接,因此当时就违背良心给这位农民看病开了药。

病人抓药再回来问他时,他觉得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他就告诉这位农民再去挂一个心血管的号,那个农民突然哭道“我钱都用光了,再无钱拿药”,这位医生顿时沉默无语,后来他说道,他当时有一种坐台的感觉,医院,再不想做医生。

人年纪大了后难免会看很多病,医院,健康是我们自己的权利,更是我们自己责任。我们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医生只是我们的助手。

这篇文章道出了全球医疗共同的真相,所有的朋友们都应该看一看,才能更加确保自己的健康!

(本文作者:尤格·布来克、黄洁夫)

长按左边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jbby/520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