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恶性肿瘤并非只发生于年长患者

时间:2022-7-9 19:51:30 来源:腮腺血管瘤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春节刚过,我们7:20的晨学准时开启,知识的传授一方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翻转课堂当中,另一方面,做为一名资深的带教老师,也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组织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如果能熟练地应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则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开启学生的思考旅程,远比直接告知其答案更为有效。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

每周五早晨的讨论,是对本周4节课的理论知识的实战演练,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周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们规定病例演练由周一上课的同学收集组织,每位参与上课的同学各提供一个经典病例,这样,基本可以把本周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际的应用,因此,即时的复习及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上周的学习内容是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1位学生提供了如下一个病例:

患者是1位只有16岁的女生,病史有2年,最近自觉肿物有增大,我依次请2位学生起来做答,要求他们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对病灶的影像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较为详细的解答。带教老师可以从中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A回答:病灶跨行于右侧腮腺深浅叶,T2WI信号较高,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而且年龄较轻,考虑良性肿瘤可能,多形性腺瘤?我问:年龄符合吗?是混合瘤好发部位吗?T2WI的信号象吗?有包膜吗?有学生回答到,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多位于腮腺浅叶,可见到包膜,本病例未见到明显包膜,T2WI上信号较高(粘液成分)且信号不均匀,本病例好象不太符合。学生B回答:发生的位置及信号改变与A的描述基本一致,但病灶的境界不太清楚,信号较混杂,而且位于深浅叶交界处,因此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但不太肯定。哇,一个认为良性,一个认为恶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情,可谓惊心动魄,晕头转向,悲喜交加,不知如何是好了。组织者张同学转向我问:教授,你觉得呢?我就这样经常被拷问,要是没有一定的水准,想让学生听话或尊敬,简直是痴人做梦。其实,对于这个病例,我心里也没什么底,因此分析起来也就没太大底气了哈。这是位年轻的小女生,一般来说,恶性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我字斟句酌地说,但发生的部位不太好,跨行于浅深叶之间,未见包膜,呈分叶状,T2WI的信号虽较高,但不太均匀,呈渐进性强化,不象典型的多形性腺瘤及基底细胞腺瘤,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较轻,会不会是血管瘤呢?恶性肿瘤不能排除,我非常小心地回答(在学生面前我经常不敢十分肯定,因为,病例有时相当有挑战性,当然我喜欢这样的场合,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传统思维模式)。面对此情此景,我只好转头救助于我们的头颈部专家潭主任,请他为大家做个分析。潭主任说,以前碰到这样的病例,他也不晓得如何诊断,经常出错,但经过这几次的学习及平时的积累,他现在的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他说,患者虽然年小,但病变发生的位置不好,境界也不太清楚,而且,他经过细致观察,发现病灶的上缘可见到“尖角征”,这可能高度提示病灶具有嗜神经生长的特性,因此,他认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OMG,Great!

果真不愧为头颈部专家,手术及病理证实患者是腺样囊性癌。回想当初我的分析,主要是因为患者年纪太轻,因此,就没有把恶性肿瘤的诊断放在首位,也没有发现“尖角征”这个高度提示肿瘤神经侵犯的征象。真是个不幸的小女孩,这一生将如何度过呢?

现在请让我们再次复习一下由我们的规培生李梅娜同学制作的一份课件吧。

同时,也感谢我们的学生张雪同学为我们提供的精彩病例。

郑贤应

如对您有帮助,请为原创打赏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jbby/1387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