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颊部硬结小心副腮腺肿瘤

时间:2022-6-23 20:58:50 来源:腮腺血管瘤

白癜风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假期来临,又有时间可以码字了。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病例来自于面颊部,男,53岁,发现左侧面颊部无痛性肿物3月就诊。先看一下超声表现:

病变位于左侧面颊部的副腮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感觉不太像良性结节。这时候需要再着重观察下淋巴结

左侧腮腺内及左侧颈部可见多个淋巴结显示,淋巴结的形态、内部回声均不支持良性肿大。

根据副腮腺和颈部淋巴结的表现,初定考虑是恶性肿物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后入住口外科进行手术。

非特异性腺癌是一个涎腺恶性肿瘤,有导管分化但没有任何相似于其他确定类型的涎腺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修饰名词"nototherwisespecified"应包括在内,因为多数其他上皮性涎腺肿瘤也是腺癌。非特异性腺癌曾被报道为混合性或未分类腺癌,或者腺癌。许多报道中包括的病例应该归类于其他更特异的癌的类型中。它们不应该与来自于鼻腔、副鼻窦或喉浆黏液腺肿瘤放在一起,因为这些部位的肿瘤似乎更具侵袭性。

非特异性腺癌发生在大、小涎腺者分别为60%和40%。累及大涎腺者多在腮腺,小涎腺以硬腭最常见,其次为颊黏膜和唇。

其中发生在大涎腺者多表现为实性无症状的肿块,但20%有疼痛和面部不适。疼痛最常见于颌下腺肿瘤。发生在小涎腺者可有溃疡,25%的腭部病变累及邻近骨。肿瘤的病程在1-10年。

影像学表现为一般腮腺恶性肿瘤的征象: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病灶内回声不均,囊变、坏死常见,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

与大多数其他类型的涎腺癌不同,细胞多形性对于非特异性腺癌的分级有帮助。低度恶性肿瘤在肿瘤细胞核大小、形态、染色强度方面的变化很小,分裂像少见。有时一致的细胞核的形态使人有良性肿瘤的感觉。恶性性质的确定主要根据其浸润性生长。中度恶性者显示细胞核的大小不一和常见的核分裂。高度恶性肿瘤有较大的多形性深染的细胞核、局部坏死、分裂像包括异常核分裂常见。导管分化有助于该肿瘤与未分化癌的鉴别。

高跃华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超声室

-06-27

欢迎扫描下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jbby/1382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