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

时间:2021-3-18 21:23:05 来源:腮腺血管瘤

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年第36卷第32期

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观察

包飞医院口腔科,江苏徐州

摘要:

目的:探讨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应用效果。

方法:年1月-年1月收治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研究组采用聚桂醇药物;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治疗中,使用聚桂醇药物对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聚桂醇药物;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文献编号:

doi:10./j.issn.-x..32.

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多发生在口腔颌面部位,该疾病不可自行消退,并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病症范围也逐渐变大[1]。其不但会对外观形态造成影响,也会使患者引起功能障碍,因此应对该症状早期进行治疗。当前,对该疾病还没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手段[2]。近些年来,聚桂醇药物被广泛用到对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治疗中,效果显著,鉴于此,年1月-年1月收治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66例,分析聚桂醇药物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年1月-年1月收治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研究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1~46岁,平均(18.5±5.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1.5~47岁,平均(18.8±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2mg/次,每隔1d,早上服用1次,1个疗程1个月,中间间隔5周再开始第2个疗程。②研究组采用聚桂醇药物治疗:使用Tessari技术手段,用泡沫硬化剂制作而成。用2个10mL的无菌注射器,1个注射器抽室内的空气,另外1个注射器中抽取1%的聚桂醇注射液,气体和液体硬化剂的比例是4:1,确保这两个注射器端口能够连接上1个三通开关,对2个注射器内药液迅速反复推送,共20次,直到泡沫硬化剂被制作成为止,确保泡沫硬化剂可现配现用。用药时取患者的平卧体位,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通过B超监测将穿刺点确定下来,并为患者进行局部消毒,将已经制备好的泡沫硬化剂注射在患者的局部急性聚集的血管中,在回抽见到血之后,把药物慢慢注入,应用多点注射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注射,完成注射之后,对注射点按压10min,治疗后观察患者24h。在为患者调整用药剂量时按照患者年龄、瘤体大小决定。患者注射的聚桂醇剂量在8mL/次以内,两次治疗间隔28d,1个疗程5次,若患者在治疗3次后瘤体大小未能发生变化或者一直增大,或者症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则应改成其他治疗方式。患者在出院后,建议每2周到院复诊1次,1个月后改成1个月复诊1次,复诊时主要检查患者的体格,并采用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若有并发症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全部消失,病灶范围缩小75%~%;②有效:症状缓解明显,病灶范围缩小50%~75%;③无效:症状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比治疗前更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⑵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内容包括情绪角色、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功能。每项满分分,各项评分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更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内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3]。该疾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例如畸形、外观容貌受影响等,若是发生在患者的咽喉位置,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并且该疾病具有出血、破溃、感染等并发症。当前对该病症主要治疗方式有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4]。而外科手术疗法仅适合用于病症范围小的患上身上。但是针对病症范围大、局部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广的患者来说,同时采用手术方式难以将病灶彻底切除,甚至还会出现继发性畸形、失血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中,应探究出更佳治疗方式[5]。

泼尼松是对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治疗的常用方式,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但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聚桂醇属于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的硬化药物,其主要用作血管瘤、静脉曲张、静脉畸形等硬化治疗中,有较高的安全性。聚桂醇能够损伤血管内皮,加快局部血栓的形成,并被黏附在血管中。泡沫状硬化剂主要是由气体、液体硬化剂构成,当微泡沫被注入后,会使得靶血管当中的血液在血管中被排出,并且稀释程度能够下降到最低,使得硬化剂在管腔当中的作用时间被增加。同时硬化泡沫化会增加其表面的指数,也能将内皮与硬化剂的接触面积增加,可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硬化剂使用量。刘作业指出,当前聚桂醇对囊肿性疾病、血管瘤等疾病的用药安全性、效果已经得到证实[6]。聚桂醇泡沫硬化或者原液治疗针对化脓性的肉芽肿具备极好的破坏效果。在为患者硬化治疗之后的早期会出现水肿、疼痛、炎性反应等相关症状,一般会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若是不良反应比较严重,可以予以采用冰袋冷敷、抗生素等为其进行处理,针对浅表溃疡、轻度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来说,多数可以自然愈合,注射泡沫之后发生色素沉着的概率明显比原液概率高,可以通过将硬化剂量减少等方式将其发生率降低。以下对聚桂醇药物优势进行总结:①疗效显著:针对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率为百分之百,治疗曲张静脉硬化的总有效率在96%以上,内痔、血管瘤、囊肿等治疗有效率在96%以上,在对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治疗中采用注射方式予以患者聚桂醇,于静脉血管旁边黏膜下为患者注射之后,可以对静脉血管造成压迫,从而可达到将血管内压力和血流速率降低,最终可以起到止血的效果。②临床治疗具有微创性:本应采用手术能够治疗的疾病,可采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的方式,则可使局部病灶萎缩、硬化的效果,进而达到闭合、止血等治疗效果,和手术疗法相比,具有治疗无切口、微创化、恢复快、无须拆线等特征。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采用聚桂醇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极高,未发生因为因产品而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④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聚桂醇注射液针对于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⑤可以制作成泡沫:泡沫硬化剂和空气通过1∶4混合,采用三通管多次反复推注可以形成优质的泡沫,能够使用小剂量即可发挥出较大的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⑥特有的微麻效果:聚桂醇属于一种醚类的化合物,针对所注射病灶的局部组织可以起到轻微的麻醉效果,可帮助手术患者将疼痛感明显减轻,使患者耐受性得到增强。同时在聚桂醇的化学药物作用下,可以使得周围组织、静脉血管形成无菌性炎症,患者在用药7d后组织坏死构成溃疡,在用药10d后会形成肉芽组织,在用药3~4周后会形成纤维化将静脉闭塞,从而可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治疗中,使用聚桂醇药可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硬化网

投稿邮箱:

zgyh

tytiu.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jbby/121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