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上皮瘤的超声表现

时间:2016-11-1 12:51:23 来源:腮腺血管瘤

首先:大体了解以下几点:

1、钙化上皮瘤(calcifiedepithelioma)又称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毛束漏斗-毛母质瘤(infundibulo-matrixtumor)。

2、源自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

3、女性多见。

4、好发部位包括颈部、头部和面部(如眶周、耳前、面颊部和头皮),其次是上肢,然而,毛母质瘤可以发生在任何有毛发的皮区。

5、少数可恶变,宜早期手术治疗。

其次:熟悉其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乏特征性。肿物位于皮内或皮下,通常单发,偶或多发。肿块质地坚硬,直径一般在0.5~3cm之间,偶尔更大,基底可推动。覆盖于肿瘤上的皮肤表面不规则,可呈红色、淡蓝色(图1)。

再者:看几个经病理证实的超声病例。

病例1:(由玫儿wsm提供)女性,51岁,左眼眶内侧上方探及一占位,触感质地较硬,活动度好,压之有轻度疼痛。皮肤颜色无异常。图如下:

病例2:(由啊郎提供)患者男,62岁,头部肿块一年余。自诉无疼痛,无压痛。

病例3:(由shx提供)女,13岁,于右侧肘部及右侧颞部均可探及类似骨样回声,后方伴声影,肿块摸起来比较硬!

重点1:超声表现

毛母质瘤在超声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皮下肿块,后方伴强声影。肿瘤位于皮下,大多位于皮下脂肪且靠近真皮,组织病理上来源于真皮下,向上生长进入皮下脂肪。

有文献将毛母质瘤的超声表现分为两种类型:①团块边界清楚,呈椭圆形,内部回声不均一,有散在强回声点,团块边缘为低回声(如上述病例1);②团块形状不规则,但内部呈回声均一的完全钙化,后方伴有声影(如上述病例3)。

资料证明,大约75%的毛母质瘤表现为钙化,而15%到20%表现为骨化。10%的肿瘤中心和外围有血流信号,而70%的肿瘤仅仅外周有血流信号。因为毛母质瘤血管丰富,周围被小动脉包绕。

重点2:鉴别诊断

毛母质瘤的鉴别诊断包括表皮囊肿或皮样囊肿、腮腺肿瘤、钙化的淋巴结和血管瘤等。

1、通过有无钙化和外围血流信号等特征很容易把毛母质瘤和表皮或皮样囊肿鉴别开来。皮样囊肿表现为低回声团块,中心无回声而非强回声并且无血流信号。

2、腮腺肿瘤位于浅筋膜深面,而毛母质瘤位于皮下层。

3、伴钙化的血管瘤呈分叶状并且质地较软,钙化相关区域(静脉石形成)呈圆形,低频率超声头可见在无回声血管沟内有明显的血流信号。

4、良性淋巴结增生和可以有钙化表现,特别是在结核的淋巴结中。大多数淋巴结中心可见血流信号,而毛母质瘤的血流信号则趋向于外围。

总之,当超声检查发现头颈部或四肢皮下有边界清楚的肿块,内部有强回声光团,四周低回声边缘或完整的回声团快伴后方强回声声影时,应考虑到毛母质瘤的可能。

欢迎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lvm.com/jbby/108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