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来源
医院院长联盟(ID:xianyu__lm)
点击上方蓝字 二是收治病种数和能够开展的手术和操作数量明显增长。全国医院中,收治病种数亚目中位数从年的上升至年的,能够开展的手术和操作亚目中位数从年的上升至年的,增幅分别为33.0%和26.5%。其中,中、西部地区诊疗能力进步明显,近年来收治病种和手术操作亚目中位数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三是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与上年相比,医院在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以及病例临床诊断符合率3个指标上均有所上升。住院患者感染人次占比0.63%,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医院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三)内部管理水平持续增强。一是部分病种费用控制取得一定效果。单病种监测结果显示,部分肿瘤/癌症以及心血管危象等病种费用发生下降,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宫颈癌(内镜手术)、卵巢良性肿瘤(内镜手术)、双耳感应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喉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6个病种次均费用下降在9%以上,急性心梗的救治费用下降近1.2万元。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截至年底,已开展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评价的医院占比近60%,较上年增长约22个百分点。在开展分级评价的医院中,57.3%的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达到3级及以上,能够实现院内部门间数据交换,且有6家医院达到6级水平(其中东部3家、中部2家、西部1家),可实现院内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四)软硬件条件同步改善。一是人才队伍稳步增长。医院编制数均值为人,在岗人数均值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均值人、注册护士数均值人,较上一年度平均增幅分别为2.8%、1.7%、2.8%。二是硬件投入持续增加。年度,医院平均房屋及建筑面积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均较年数据有所增长,医院整体房屋和业务用房条件改善较为明显。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值平均约万元,较年万元增长近30%,其中MRI和CT设备价值增加明显;医院平均拥有万元以上设备数约为台,较年的台增加12台。(五)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效果显现。年度,家医院诊疗服务人次均数为20.4万人次,手术台次均数为台,与医院整体水平差异较大,分别为医院整体服务量的65.4%和71.6%。但是从历年数据来看,通过健康扶贫工程不断推进,医院整体情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一是救治能力有所增强。医院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机构占比超过60%,其中约有17.8%的医院同时达到推荐标准。一级科室中仅病理科和精神科未达到基本标准,与全国范围医院情况一致;二级科室中产科、影像诊断、心血管内科、消化内医院占比为80%及以上。医院收治病种中位数已达到医院整体水平的90%。二是医疗质量不断提升。贫困县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和病理临床诊断符合率逐渐上升,与全国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且地区间无显著差异。三是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较快。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认证率达到57.1%,与医院整体水平基本相当,在开展评级的机构中达到3级及以上的占51.5%;且西部地区贫困县(51.9%)高于东部地区(44.7%)和中部地区(48.2%),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认证工作推进较快。
04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尽管西部地区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正在逐步缩小与东、中部的差距,但目前仍差距较大,科室设置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东中部优势,东部地区医院可开展的高难度技术相对更多,如可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股动脉血管搭桥术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医院约60%集中在东部地区。此外,在人员分布、设备配置等方面均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和西部的特点。医院间发展不平衡。医院服务能力内部差异较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特点。基本服务能力标准达标情况位于后5%的医院中,基本标准达标率基本在30%以下,与前5%的医院基本标准平均达标率相差超过70个百分点。医院两级分化情况在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东部地区医院中达到推荐标准的比例仅为16.0%,远低于东部地区所有医院中42.7%达到推荐标准的整体水平。
(二)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诊疗科室设置有待完善。相比于其他专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传染科的设置率分别为78.4%、79.9%、84,8%,设置比例相对较低。同时,全国医院中设置精神科的比例为42.5%。虽然86.0%的医院设置病理科,但其服务临床能力相对较低,仅有40%左右的医院能够开展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诊断等技术,严重影响牵制相关科室发展。二是部分科室能力薄弱。精神科、老年病专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占比均未超过80%)等一级科室,以及神经外科、肾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血液内科(医院占比均未超过80%)等二级科室专科能力薄弱。在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的基础上,整体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突出的临床科室不多。医院尚缺乏对急诊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急危患者抢救方面还有所欠缺。三是部分疾病诊疗和临床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技术难度较大,操作相对较复杂的诊疗技术方面,还需要加大医务人员服务个人技术能力培养和提升。例如,能够掌握气管异物取出术(35.0%)、肾脏经皮穿刺活检技术(24.7%)、埋藏式心脏起搏植入术(34.1%)、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39.0%)等对医疗技术能力要求医院占比较低,需要通过医联体建设或对口帮扶进行有计划的精准提升。同时,仍有部分单病种的次均费用增幅在15%以上。
(三)贫困地区健康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医院诊疗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全国整体水平尚有差距,存在薄弱短板。一是服务能力仍相对较弱。27.7%的医院未能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约5%的医院仅能达到不足20%的基本标准要求,其中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眼科、病理科等未能达到基本标准要求。此外,能够开展的推荐标准项目数也低于全国水平。二是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医院的人员配置情况表现为中部较好,东部和西部较弱,其中西部贫困县人力资源情况最为严峻,约四分之一的西部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不足34人、注册护士人数不足66人。三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仍然较弱。医院中设置重症医学科(72.1%)、急诊医学科(89.5%)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78.3%和93.7%的水平。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能够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比例分为为72.8%和89.0%,医院79.2%和92.7%的整体水平。住院患者死亡人数占比和院感人数占比均高于医院平均水平。四是存在扶贫攻坚“硬骨头”。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约三分之二的医院未能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除药剂科和输血科略优外,其他一级科室服务能力能够达医院比例均在30%以下,其中医学影像、耳鼻咽喉科、外科、皮肤科、内科、康复医学科、精神科的达标率在10%以下。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小于10人的医院占比分别约为10%和15%,西部地区医院人才匮乏、后继乏力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不足。一是存在专科缺失现象。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以及检验科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专科均存在不同程度设置缺失。其中,东部医院的感染和重症科室设置率相对更低,仅不到75%和62%。二是应急处置能力不够。呼吸内科、重症医学达到基本标准的比例分别为82.6%、79.2%。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衰竭的诊断和处理(包括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建立人工气道技术)的达标率分别为73.0%和82.0%;气道管理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吸痰术)和经皮气管切开呼吸功能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达标率较低,分别为50.2%和47.4%,在有效筑牢应急救治的第一道关口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三是设备配置差异明显。医院平均配置呼吸机9.7台(最少0台,最多24台),其中呼吸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平均配置2.3台、1.9台和5.5台,东中西部呈现配置数量递减趋势。医院平均配置6.5台,呼吸内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平均配置数也均低于医院整体水平。
05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继续推动第二轮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动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发挥县域龙头作用。一是着力补齐专科能力短板。进一步健全一级诊疗科目,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实力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提升相关医疗服务能力,在满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急危重症诊治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二是结合实际加强科室能力建设。指导医院详尽分析本县域内居民诊疗需求、外转就诊情况,明确医院能力提升方向和路径,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医院合作等措施,逐步开展微创手术等适宜技术,针对性强化核心专科、打造优势专科。三是借力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向下辐射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可及性,发挥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区域医学影像诊断、检查检验、病理诊断等中心,解决县域专业人才缺乏的困难,带动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二)着力提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统筹0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等相关经费使用,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力度,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完善独立传染病病区功能,提高检验检测、影像检查能力,提高医院平战转换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县域急诊急救能力,依托医院建设县级急救中心,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建立完善院前院内衔接机制和流程,依托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完善县域急救网络。
(三)完善各项保障政策。继续完善与医院发展相适应机制体制。一是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等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医院投入政策,医院长期债务,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形成政策合力,为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硬件条件等提供良好环境。二是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探索采用总额预付下的DRG支付、医共体下的总额打包支付等支付方式,推动医院的运行和补偿机制改革发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门诊报销比例,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出台远程医疗、日间手术等收费和报销政策,为进一步推动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制度支持。三是强化运营管理。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精细管理,有效提升医疗、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供给效率。
(四)加大人才保障力度。根据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院选派符合条件的业务骨干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储备高层次临床专科人才。强化县级临床骨干医师培训,积极开展儿科、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和产科医师、助产士培训,着力解决儿科、产科医师短缺问题。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给予医院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完善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政策。
(五)因地制宜开展精准帮扶。一是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医院对口帮扶医院、“组团式”援疆援藏等健康扶贫工作,建立稳定的帮扶关系,明确对口支援目标,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不断巩固、夯实帮扶成效。二是分层分类针对性帮扶。对于基础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的医院,继续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强“硬实力”投入;对于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医院实施“软实力”投入,对重点专科、弱势专科等进行区别性的政策帮扶,医院专科能力在整体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不断补齐短板。三是同步强化管理帮扶。在针对性开展技术帮扶的同时,医院医院管理帮扶,着重帮助医院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切实落实各项举措,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县域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落实。工作有关情况及时报我委医政医管局。 联系人:医政医管局王莉莉、王毅 电?话:-、 传?真:- 邮?箱:yzygjzyc
nhc.gov.cn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